本的個人資訊之外,幾乎一言不發,這讓整個案件陷入了僵局。

沈靜,除了是刑警隊的一員,還有另一個身份——心理諮詢師。她決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兇手,希望能找到一個突破口。她開始深入研究兇手的背景,透過走訪和調查,她發現了一個關鍵的資訊。

沈靜的工作特別細,他找到了兇手的小學班主任,透過與兇手小學同學的交談,沈靜瞭解到,兇手在讀小學六年級時曾被幾位女同學欺負。那次事件讓他在學校出了名,深受打擊的他從此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沈靜分析兇手的心理,經過多方查證,發現他的心理狀態似乎一直停留在了那個被欺凌的六年級,對女性有著極深的仇恨。

沈靜逐漸明白,這些連環殺人案並非單純的暴力行為,而是源自兇手內心深處的扭曲和仇恨。他的心理停滯在了那個痛苦的時刻,他恨女生,這種心理最終導致了他連續作案。

沈靜帶著這些新發現回到了警局,她向師傅請求再次審問兇手。李翼飛微笑著同意了。

審訊室內,面對面地坐下後,沈靜沒有直接追問案情,而是先與兇手談起了他的童年,試圖緩解他的防備。

然後,她突然問道:“你為什麼不敢承認?”這句話像一把利刀刺入了兇手的心房。

兇手的身體明顯一震,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慌,這是他首次在審訊中表現出情緒的波動。

沈靜繼續平靜而堅定地說:“我們都瞭解你的過去,知道你在六年級時所受的苦。但那些都已經過去了,你現在的行為只是在延續你自己的痛苦。”

這番話似乎觸動了兇手內心深處的某個部分,他的防線開始鬆動。

沈靜並沒有放鬆,繼續說道:“你的行為雖然無法原諒,但你的故事可以被人理解。承認過去,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找到出路。”

終於,在經過長時間的沉默後,兇手開始講述。他講述了自己的痛苦,如何在被欺負後感到絕望和憤怒,這些年來如何被這些情緒所困擾。他承認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詳細描述了作案的過程。

李翼飛在旁邊審訊,一直讓沈靜主審,他認為這一起審問能夠成功跟沈靜找到關鍵問題有很大關係。心裡豎起了大拇指。

案件終於水落石出,但是室內的沈靜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歡喜。她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類似的心理創傷需要被理解和治癒。她決定繼續使用她的心理專業知識,幫助那些處於黑暗中的人找到光明。

沈靜在案件結束後,獨自一人走到了警局的屋頂,望著夜空中的星星。

她知道,每個犯罪背後都有其複雜的原因,而解開這些心理之謎,不僅能預防犯罪,也能為社會帶來更多的和諧與理解。她的臉上露出了輕微的微笑,因為她已經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

她深知,正義的道路非常漫長,但她也更加堅信,每個人都有可能從黑暗中找到光明,正如她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