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的錢難道不是你們的?”問。

“不是,不是,這是我們在路上撿到的。”回答。

“那,我再問你,還能起來是在哪一條路上撿到的100萬?”

“……”

這夥盜竊嫌疑人全部被警方收網後,依然抱著僥倖心理,不肯交代犯罪經過。

張文喻,沈靜,王哲作為這一次參與破案的學徒刑警主力,親身體會到破案需要“快”,快速撥開雲霧,找到可疑的他。

張文喻認為破案需要“慢”,如魚得水師傅一樣泡好茶水,分析案件的發展方向,多做一個預案,磨刀不誤砍柴工。

沈靜跟著師傅李翼飛,覺得“快”,很重要,沒有師傅的快,就如同沒有指南針。跟上餘得水,又覺得“慢”是必不可少的,下半程是關鍵。

王哲最佩服李翼飛的“快”,贊同趙興國的“猛”,認可餘得水的“溫水煮青蛙”後,任何事都料事如神。

這一起案件,最後的偵辦固定證據,張文喻與王哲參與,沈靜是和師傅李翼飛繼續審訊。

3個人是這次拜師會以來學得最多,學得最快的刑警。徒弟是要模仿師傅的,能否超越師傅,需要的是時間的考驗,一次次血與火的洗禮。

拜師會第二階段將要結束,進入徒弟選師傅的階段。

這是今年研究拜師會時,李翼飛與胡呱呱,政工李科長一起研究制定的新規則。他們擔心新加入的刑警會跟不上師傅的節奏,特別給徒弟們一個機會。

避免出現一夥人選擇一位師傅,或者師傅後面沒有徒弟可以帶。

“李大隊!胡教導!要不我們先來一個摸底,我來看看這些小徒弟們有些什麼想法,再來召開總結。”李科長問。

“可以,但是巧妙一些,要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以免跟後面的選擇不同後,鬧笑話。”李翼飛回答。

兩個月前的拜師會,多次出現的意外事件,讓政工科李科長開動腦袋,多設計兩個預案。

“張文喻,填這張表,單獨交給我。”李科長特意在樓梯口“逮”到張文喻。

“好的,科長!”

張文喻接過表格一人看,是一張無記名的調查表。選填心目中師傅名字,最多隻能填兩票,多填無效。

沒有多想,張文喻選填了餘得水師傅的名字。填完後,小跑到李科長辦公室,上交了表。

李科長記下內容後,又去找沈靜。

“沈靜!填這張表,單獨交給我。”李科長特意在開水房“逮”到沈靜。

“好的,科長!我填好後,立刻交過來。”

沈靜掃了一眼,回答後,繼續開啟水。

李科長一走,沈靜好好讀取這一張無記名調查表的內容。

一轉眼就看清楚李科長的意圖。

沈靜提起兩壺開水,小跑步回刑警大隊辦公室。

放好開水壺,放下無記名調查表。去偷看王哲有沒有拿到這張表。

遠遠地就看到王哲在低頭寫字。知道他也是被李科長單獨相遇方式送到手裡,拿到調查表。

立刻就返回座位,在調查表上填上餘得水名字。原本還想多填一個李翼飛的名字,但他估計王哲的表只會填李翼飛的名字。

填好調查表,找了一個信封裝進去,飛快奔跑到王哲的座位邊。

“王哲同學!來!把表交給我,我送去李科長那裡。”

“好的!師姐。”

王哲回答後,正要把手上的表交給沈靜,突然想到事情有點不對勁,又把遞出去的表,往回縮。

“還擔心我偷看,放進來吧,咱們一起去交表,正好問李主任點事。”

沈靜打消了王哲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