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的鐵腕肅清行動徹底震懾朝堂,朝臣們在表面的平靜中暗自揣測,甚至隱隱擔憂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目標。張宇清楚,這些舊有勢力根深蒂固,要徹底清除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即便此刻胡允城已被拔除,他的黨羽與支持者尚存,如何穩定朝堂,確保政權鞏固,成為張宇接下來重中之重的任務。

隨著張宇的決策力日益彰顯,一位身穿藍衣的年輕文官從群臣中漸漸顯露鋒芒。他叫秦柏書,年僅二十餘歲,卻頗具膽識和才華,深受張宇器重。此人博學多才,行事冷靜,既能提出新銳的治國理念,又能巧妙平衡朝中各方勢力。張宇心中已將秦柏書視為未來的棟樑之一。

一日朝會散後,張宇命人將秦柏書留在殿中。殿內只餘他二人,張宇含笑問道:“秦卿,自胡允城被革職以來,朝中餘波未盡,難免人心浮動。你可有什麼良策,既能穩定朝臣之心,又能逐步推進朕的改革?”

秦柏書恭敬地行禮,面色肅然,略一沉吟,答道:“陛下聖明,臣以為,當前局勢正是改革的大好時機。正如陛下所言,肅清並非僅限一朝,反而可藉此時局,加速實施法制整治,使朝廷上下不敢再輕視律法。臣建議,從律令、賦稅到地方管理逐步革新,令百姓也能感受到朝廷的威嚴與公正。”

張宇聽後微微頷首,眼中閃過讚賞之色:“秦卿所言正合朕意。大清之弊根植於陳腐官僚體制,若能嚴肅律法,取信於民,才是長治久安之道。”他隨即語氣一轉,“只是,朝堂中不少舊臣仍心存不滿,朕如何才能令他們心服口服呢?”

秦柏書目光一凝,語氣堅定地答道:“陛下,若想讓這些人心服口服,唯有公平正義行於天下,臣下以為,亦可建立一套監督朝臣的體制,徹底肅清貪腐,讓百姓親眼見證朝廷改革的決心。”

張宇輕輕一笑,心中暗暗讚許秦柏書的直言不諱。他思索片刻,堅定地說道:“好!秦卿,你即刻草擬一份朝政新規,提交朕的御前,朕會在合適時機推行。”

幾日後,張宇在御花園中召見了一位軍中重臣,北方邊防的守將趙坤。趙坤剛毅沉穩,數年來鎮守邊疆,功勳卓著。然而,隨著胡允城一派的瓦解,朝廷內部動盪,趙坤也感到不安。

“趙將軍,辛苦了。邊關防務艱難,你為大清守衛疆土,朕心中感激不盡。”張宇開門見山,語氣真摯。

趙坤抱拳,沉聲答道:“陛下言重了,臣身為軍人,保家衛國,義不容辭。”

張宇微微一笑,話鋒一轉:“趙將軍,邊防重任千鈞一髮。近日朝中有流言,朕對邊防派系格外關心。今日召你來,正是想問問,你對朝廷的改革之策有何看法?”

趙坤略一沉默,神色變得凝重:“陛下,臣雖不通文政,但臣知道,國不可一日無防。陛下此番變革,確有利於清除朝中腐敗之風。臣只盼朝中能重視軍備,避免邊防被輕視。”

張宇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地說道:“趙將軍所慮正是朕的心聲。邊疆不穩,則國無寧日。朕會確保軍需充足,以保衛邊防之民。”

趙坤聽罷,神情稍緩,拱手謝道:“陛下英明,臣誓死扞衛大清邊疆!”

而在後宮之中,楊素依也未曾閒著。她察覺到宮中某些嬪妃私下傳言,紛紛猜測張宇對後宮的態度是否會因朝中動盪而有所改變。楊素依身為皇后,不容許任何人趁機生事,她決心在後宮中清除這些不安定的因素。

當晚,她召集眾妃聚集在紫宸殿,以和顏悅色的態度與眾人談心,表面上和氣,實則在暗中觀察她們的態度。片刻後,楊素依望向一位年輕的嬪妃,微笑著說道:“聽聞妹妹近日琴藝精湛,可否為本宮彈奏一曲?”

嬪妃有些緊張,但在楊素依的鼓勵下,勉強鎮定心神開始彈奏。然而,曲音卻略顯不穩,楊素依冷靜地聽完,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