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來緩減其自身的損失。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日本雖然利用從中國掠奪來的原料以及中國東部廣闊的市場暫時xìng遏制住了經濟危機的蔓延,但是距離經濟完全恢復還有一段時間。當然這一切都是有歷史根據的,據日軍戰史記載,“七七”事變時日本“儲備的黃金,包括行紙幣的準備金,全部只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而對日來說,對戰爭規模起著制約作用的,實際上還是它的黃金儲備量。它意味著日本的正幣儲備量從最初就限定了這場戰爭。
這場戰爭一開始就已經脫離了日本高層的為他設定的軌道,中國人民並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哪一支支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國抗日部隊給予了日軍巨大的殺傷。最終導致日本動了戰爭,卻又千方百計地“謀求早期解決”。眾所周知,打仗不只是打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員素質,打仗打的是一場綜合國力的較量。軍事固然重要,但是經濟卻是最為重要的依託。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的話,再強大的軍隊也都是一隻紙老虎,當你的優秀計程車兵拿著xìng能優良的步槍裡沒有一顆子彈的時候,你就會突然間現經濟其實才是戰爭的一個重要核心。
為了維持侵華戰爭,日本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進口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單單昭和十二年(1937年)從海外輸入的軍需物資總額達到九億六千萬日元。這些大多是從大洋西岸的美國進口的,無論是數量還是價格都是讓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到翌年的6月,為了進行武漢會戰,日本國內更是勒緊了kù腰帶過日子,全安國上下捐款捐物支援政fǔ打這場戰爭。但是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頻臨崩潰的邊緣,為了組建更多的部隊,日本國內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用於裝備擴建的軍隊。
這只是日本經濟衰退的一個表現,但是韓雲華更清楚這只是表面上的東西,並不能實際向國民表現日本經濟惡化的內在。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共和國的精英指揮官,韓雲華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根據日本戰史記載,由於戰爭的需要,日本從國內chou調了大批的青壯參軍,兵員的不斷增加,直接導致日本國內勞力、糧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漢會戰結束後的1939年,日本軍費的支出已達61。56億日元,已遠遠出了日本國家的儲備量,從而使日本國力窮困急劇表面化,已經失去了充分保障軍隊軍事物資供應的能力。
一支軍隊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後勤保障,那麼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就如同**領導的八路軍以及大批的游擊隊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後勤保障戰鬥裡依然槓槓的,因為這支軍隊從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沒有充分的後勤保障中打過來的。單單從這一方面看,日軍那是無論如何都比不過八路軍的。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從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統帥部腦的痛苦和壓力,以致於其參謀總長和6相自稱:“外強中乾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
透過查閱一些戰後的戰史資料和閱讀一些老將軍的自傳之類的東西,韓雲華知道大致在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的編制、裝備和部隊戰鬥力,總的來看比會戰前有所下降。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變其政治和軍事戰略,企圖“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重要原因。
雖然說韓雲華所部這兩年的苦戰依然沒能改變中國的劣勢,但是韓雲華也想明白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略到一點歷史走向的普通軍人。相對於整個歷史的長河而言,自己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更本就算不得什麼。當然了相對於長達八年的這場關乎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大戰,韓雲華個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