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海格特離開施泰因的時候,他已經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房間裡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卡隆,不過和這幾位比起來,卡隆顯得有些落寞。他本來就沒有什麼手下,年初抵抗軍經歷了徹底的大變革,軍隊幾乎一分為三,跟著布魯姆的人最多,因為布魯姆的威望最高,形象也最好。跟著埃爾文的也不少,軍事改革中的失意者大多投入了他的門下。跟隨坎貝爾的人比前面兩個人要少得多,但是他的人最強悍,原屬青年軍中的年輕一代,六成以上都跟了他。

在這一次軍事改革中,卡隆可以說一無所獲,不過他並不羨慕其他人,特別是埃爾文,因為吃過一次虧的他早已經發現聚攏在埃爾文身邊的那些人,就和他當初的那個兵團差不多,全都是一幫外表光鮮的渣滓。

現在的卡隆已經想開了。他對權力、聲望這種東西已經看得很淡,所以每一次出席這類會議,他總是在一旁沉默不語。“這實在太不像話了,現在都什麼時候了?居然還有人徇私舞弊,這件事必須嚴懲。”

首先發炮的肯定是埃爾文,這老頭拍著桌子大罵。

他的眼睛瞪著坎貝爾,按照慣例,坎貝爾肯定會跳出來唱反調。

可惜這一次埃爾文失望了,坎貝爾像是沒聽見似的一言不發。

老頭的心裡“咯登”一下,做佛齒輪卡住了,又像是集中全部力量的一擊卻打在空氣中。

會議之前,他緊急把幕僚們眾在一起開了個會,研究過這件事。

研究下來的結果是他們對那個小子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個小子並沒有把東西弄進自己的荷包,而且他也確實從帕金頓人那裡籌措到物資,憑這兩點,他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可以為他扣上徇私、不顧全大局的罪名,但是那個小子連刺殺前總統這樣的事部敢做,哪裡會在意這些罪名?

埃爾文拍桌子大吵大嚷,為的並不是處罰那個小子,只是想要製造一點摩擦。但是坎貝爾不接招,他感覺到事情有些難辦了。

埃爾文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布魯姆讓他全權處理此事,那可就進退兩難了。

他敢肯定,自己就算發一封斥責信過去,利奇也會順理成章立刻辭職。然後坎貝爾那邊順勢發力,把籌措物資的職責扔到他這邊來,到時候麻煩可就大了。

但是不聞不問的話也會有麻煩,軍隊裡面很快就會有傳言,說他軟骨頭、說他遇難而退、說他不能替自己的陣營爭取利益,這是毋庸置疑的。坎貝爾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坎貝爾不接招,埃爾文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布魯姆。

來的時候,他和參謀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各種可能,他之所以敢一上來就開炮,原因就是有布魯姆這個最高統帥在。

看向老元帥的不只是埃爾文一個人,坎貝爾和卡隆也一樣。

此刻的布魯姆確實挺為難,他同樣也沒有想到坎貝爾會一言不發。

並不是埃爾文一個人有幕僚團,他也有。

自從海格特首先設立幕僚團之後,青年軍裡面就有不少兵團長有樣學樣。反正第一階段戰役時被打散的軍隊不在少數,大部分被就地收編,這裡面就有不少參謀。

能夠在第一階段戰役中逃生的參謀,有不少人的肚子裡面是有東西的,所以那些兵團長在第二階段的戰役中,大多幹得不錯。

等到抵抗軍重組之後,參謀部雖然沒有往日的風光,但是那些有本事的參謀卻被各方爭聘。

身為最高統帥的布魯姆,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可惜的是,他需要的東西,幕僚們根本沒有辦法給他;而幕僚團提出的建議,卻又是他所不能夠接受的。

看了一眼沉默不語的坎貝爾,老元帥感到很無奈。他很清楚,只要坎貝爾提出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