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能不久於人世,這個國家應該怎麼治理·奕訢口才好,就滔滔不絕地講治國的方略。父親很高興,說這個孩子有大出息。奕訁寧進來後,道光又把剛才那個話又說了一遍,奕訁寧就跪在地下磕頭痛哭流涕,道光問他怎麼不說話,他說,我就希望黃阿瑪健康長壽不會有其他事情。如此一來,再一次將道光帝感動了。這個典故被人稱為“藏拙示孝”。
此為野史記載,表明道光帝在選擇皇儲問題上的考慮不成熟。他只認德而不認才,事實上,咸豐後來在德的問題上也表現拙劣,但這已是後話了。
咸豐帝
(1831—1861)如意洲花唱照舊
在今人眼中,咸豐皇帝是一個無遠見、無氣度、無膽識的庸君。他於1851年即位,那時,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烈火剛好在廣西紫金山點燃,接踵而來的又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他對內派兵殘酷鎮壓,塗炭生靈,對外卻貪生怕死,一次又一次將他的弟弟奕訢推向千夫所指、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民怨沸騰,怨聲載道,他察覺出自己的失職時,他的生命也已經走到了盡頭,整天只是沉湎於聲色,終致縱慾自戕。臨死前兩天,猶自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
1861年8月,咸豐帝病死熱河,臨死前口授遺詔:立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並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政,同時,賜給皇后慈安一方“御賞”印;賜給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此印由懿貴妃即後來的慈禧太后掌管),並申明,凡諭旨,起首處蓋“御賞”印,即引起;結尾處蓋“同道堂”印,即印訖,只有蓋了這兩方印,諭旨才生效。
他死後,八位顧命大臣爭權鬥法,各自為政;而他生前又將自己的親弟弟奕訢踢出核心圈子,罷免了其軍機大臣等所有職務,只留一個空有虛名的恭親王頭銜,使得奕訢和慈禧最終聯合起來,於同年發動辛酉政變,將八名“贊襄政務王大臣”分別革職或處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實行垂簾聽政,實際控制了國家大權。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同治帝
(1856—1874)花街柳巷是歸宿
同治帝載淳是咸豐與葉赫那拉氏的獨生子。6歲親政,19歲死於天花。
這是一個幽深禁垣之中的男人,一個紅牆綠瓦內培養出來的畸形兒,一個錯生於皇宮大內裡的“多餘人”。由於慈禧專權,同治自登基起就是一個傀儡,得不到正常的慈母之愛,身邊也沒有可以輔佐他的心腹。少年失意、政治無望的同治皇帝只能自暴自棄、遊戲人生,在花街柳巷中尋找他心靈的歸宿。
據《我的前半生》記載,1875年同治帝病重,皇后阿魯特氏到養心殿看望他,臥榻旁夫妻倆相依談心,阿魯特氏想到婆婆對自己的百般為難而傷心落淚,皇帝說了些安慰的話。殊不知隔牆有耳,這些話飛到慈禧耳中,引得她淫威大作,衝進房中對皇后破口大罵,接著上前一把抓住皇后頭髮,又撕又打,罵她出生下賤。皇后情急之下說了句“媳婦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請太后留媳婦的體面!”慈禧更加怒不可遏,喊太監“拿棍杖來伺候!”把久病初愈的同治帝嚇得昏死過去,從此臥病不起,病情日趨惡化。
同治皇帝感到自己已無治癒可能,便把他的老師李鴻藻詔到殿中,記錄自己口述的遺詔:“朕病不起,國賴長君,唯貝勒載澍(即恭親王奕訢)審重周祥,堪以嗣位,著即進宮,面受遺囑,欽此。”
皇帝吩咐李鴻藻儲存好遺詔,暫時不要公開示人。後來慈禧將遺詔騙到手中撕了個粉碎。同治皇帝一命嗚呼之後,她又逼死皇后阿魯特氏,指定迎立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治為帝,是為光緒皇帝。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