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們開挖河渠,修整堤壩。製造機械的,想著堂堂大國的子民被幾個夷人呼來喝去。指手畫腳,自然引起了人們的不滿。

初時大家只知道這些夷人是工部派下的人。心裡有氣還能忍受,只是私下裡罵幾句而已。但隨著時間的延長,接觸的增多,大家瞭解到這些夷人是來自萬里之遙的阿拉伯,而他們也不是被請來的,而是大宋水師遠征波斯時抓回來的俘虜。得知真相的人們立刻不幹了,這些年大宋在戰爭中連連勝利,他們俘虜可是見多了,可那些俘虜都是幹得最苦、最累的活兒。現在反過來了,怎能讓他們無法接受,紛紛要求官府換人……

其實這些夷人們正是遠征塞爾柱時從巴格達抓來的俘虜,不過卻不是普通的俘虜,那些人不是知名學者、科學家,就是有一技之長的工匠。趙檉將他們按照所長分別送入艮園和各個工坊之中,傳授他們的先進技術。其中一批測繪和水利人才被送到工部,研究如何規劃、興修水利設施,開挖運河。

此時這些阿拉伯專家們參加了前期的調查和規劃。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修整方式,得到了大宋工部的認可,於是將他們都派到各個工地上擔任指導,監督施工。這本是件好事。可是還是引起非議,尤其是那些正統保守計程車人更對夷人掌權十分不滿,紛紛發聲對此表示反對。在事件中推波助瀾。

趙檉得知工地發生的事情後並沒有覺得奇怪,因為歷史上。中原地區有相當長時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種地位造就了中原文化以正統自居的優越心理。儘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原文化多次遭遇外來文化侵蝕與衝擊,但一直保持著其根基與核心不變,從未實現與外來文化真正的、深入的融合。

在這種文化環境中,造成的結果是人們往往以冷峻的態度迎候外來文化的紛至沓來,同時在骨子裡卻抱定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信念和‘以我化人’,不允許‘以人化我’的心態。此時的中國人認為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等都比國外要好,同時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優越和正統,進而瞧不起其它民族,一律稱之為夷。

從秦漢至宋千多年間,在整個中原地區的學術界中,維護傳統、弘揚傳統的保守派居多,敢於破除傳統的改革派卻較少。同時,在正統保守的宗法觀念的影響下,人們對所謂的權威有著天然的崇拜。在學術研究中,視權威為領頭羊,不敢對他們的觀點提出異議,以致人云亦云。思想缺乏開放性,導致對外部的一切異己事物持排斥態度居多,形成了較強的保守觀念。

而穩固執著的本位精神對科技發展具有嚴重的負面作用,它易使人才養成唯我獨尊的心理定勢,導致人的思維與行為的靈活性、機敏性、變通性相對趨弱,適應外界變化的耐力和韌勁較差。此外,它還影響到人才對自身所處環境的比較性認識,造成時間觀念、節奏意識淡漠,危機感與緊迫感不強。

時至今日,中原人的改革創新意識、風險競爭意識都比較落後,因此,在這種本位精神的束縛下,宋人不擅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阻礙新科技的產生與提升。而長期如此必將導致在科學研究上固步自封,沒有創新,很難產生新的人才,無法提高本身的科技水平。

趙檉知道大宋雖然號稱當時科技最為發達和先進的時期,但是西方文化在天文、術數、機械製造和水利、工程、化學、冶煉等方面領先於大宋,因而他才會命遠征軍掠奪西方的書籍和人才以提高大宋的科技水平,做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