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參加太多電影節,偶爾參加那麼一兩個都是有口皆碑的那種,未必真的要得到多少的效果,但至少也不能因為在電影節上露臉,就被別人把電影的東西給盜走……

還真別說,這種可能性真的存在。

尤其是一些小電影節,你並不知道里面會存在著什麼樣的窺伺眼睛,這些人會把你的東西真的給盜走然後在外面流通……所以也就不亂參加了。

但從目前參加的這些電影節來看,《突襲》的市場反應的確可以。至少看了這部電影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對《突襲》表示了自己的喜歡。

《突襲》對於外面出口發行這一點來講,有一個地方是最重要的優勢:對文化折扣的抵消!

文化折扣這個東西,在很多時候都存在,尤其是在中國的文化產品之中更是存在著太多太多。

有很多東西,在兩個不同的民族、種群之中是真的存在無法相互理解的。

有很多東西在細枝末節上的差異也會造成誤會。

劉慈欣的《三體》裡面虛構的黑暗森林法則,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文明之間的相互猜疑。

所以,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哪怕是香江電影最輝煌的時候,主要輻射範圍也是東南亞、東亞……而美國人喜歡看的港片,大部分也是帶著一種獵奇性心理,當然。歐洲人不一樣,歐洲人的電影和電視劇只是表面上不如美國,實際上歐洲的影視水平,至少在藝術上來講是超過美國超過好萊塢的。尤其是英國的電視劇,基本上代表了人類電視劇的最高水準。

這樣的一個歐洲,對中國文藝片有著一種欣賞能力。但是這種欣賞多少也是帶著欣賞一種不同文化和矛盾衝突的獵奇性心理。

而東南亞、東亞,東南亞是華僑眾多,東亞則是儒家文化輻射圈……

至於美國電影為什麼能夠征服世界,這是因為美國電影講述的不是美國故事,而是人類故事,他們利用特效來征服影迷,而其中包裹著的美國的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也經過美帝這個人類歷史上空前也有可能絕後的強大國家的包裝,擁有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力。

當然,美國那一套的商業片,什麼什麼個人英雄主義,什麼什麼美國老是在拯救世界……這些狗屁東西如果沒有特效那就是一堆又一堆黃燦燦的大便。美國人就是用特效這種屬於電影工業的最強大的東西,打碎了文化折扣,然後一點點把自己的價值觀包藏其中灌注到每一個人的心裡。

打碎文化折扣,是什麼?

這就是人類故事,那種能夠普遍調動所有人的感覺的東西,而暴力、動作、美感這些東西是人類所共通的。

《突襲》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毫無節制的暴力,充滿優美的動作感,還有人類在面對生死關頭的各種選擇……這就是《突襲》。

文化折扣這東西,的確存在,但實際上又是相對而言,因為有的時候反而是因為文化折扣的存在增加了一部電影的神秘感,也增加了一部電影的賣相,最開始的時候,中國很多文藝片都是因為這樣的一些東西讓歐美國家的人感覺好奇,然後對裡面的一些東西,不明覺厲,但是又覺得新穎有趣,再加上這些片子本身質量很不錯:中國文藝片的功底還真不是蓋的,只是商業化浪潮之下逐漸被淹沒了而已。

所以那個時候會出現一種把中國最醜陋最落後一面拼命展現給西方人看的情況,一些第五代導演也被人評為賣國導演,當然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這樣非黑即白的,這種問題也得從兩個角度來看。

當年日本電影的大師,黑澤明,最開始也是被日本人視為賣國賊的……

《突襲》現在在海外展開一些宣傳,指導思想就是要把《突襲》的這種感覺展現在大家眼前,把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