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起點首發,如果各位看官覺得本書還行,請到給本書投一下免費的推薦票支援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節回報給書友們!

第二百六十七章:軍事堡壘

慶格爾泰大喜,對黃勝大人言出必踐的作風更加讚賞,請黑熊代表他給黃大人多磕幾個響頭。告訴黃大人內喀爾喀的部落永遠以黃家馬首是瞻不懼艱辛。

能夠擁有一座城堡作為自己的大本營哪一位武官不想啊?慶格爾泰馬上發動全部落總動員,很快就帶來了三千男女參加修建城堡。

黃家要挑選兵丁了,雖然這一次不是選家丁,而是補足麾下的營兵,由於黃勝的名聲太響山海關軍人都爭先恐後來接受挑選。

很快一個千總的戰士就湊齊了,一個把總騎兵三百六十騎,兩個把總步兵七百二十人,黃家還是採取舊例,每一個歸屬於黃家指揮軍人的家小都安排到黃家灣島定居安排工作,納入到保甲聯防體系。

沒有一個明軍戰士不願意讓家小去黃家灣島,山海關裡關外馬上就出現了拖家帶口的老百姓,跟以往不同,以前每一次遷徙都是哀聲一片,這一次都是喜笑顏開,人人都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千出頭的兵丁居然有一萬出頭家小跟隨。黃明理和黃東山後來經過走訪,發現許多兵丁把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過繼認了自己的兒女,本來父母不跟著他們過的也接來贍養。

這是大明合理合法之事,黃家只好捏著鼻子認了,人口多一些無所謂,年輕人多了更好,一年半載他們就會融入黃家,成為強大的後備力量。

黃家灣島由於往浮山所移民了,馬上還要有第二批前往,增加一千戶小意思,他們都會得到工作,很快就能夠脫貧致富。

黃勝帶著麾下出關,來到了廣寧前屯衛一個大明放棄的千戶所。

這裡就是黃勝上一次登岸的所在,往南離山海關一百三十里,往北離寧遠一百二十里,離西邊的高臺堡五十里,坐落在六州河一條支流的入海口的南麓。

黃勝上一次就實地考察過了那個離海邊碼頭只有三里多的千戶所城,心裡早有了預案。

如何用最小的造價容納最多的百姓躲避戰火是這一次修建堡壘的主題,這裡處於大明重兵駐守的兩個堅城寧遠、山海關之中間地帶,後金不可能在此地長期攻打。

唯有采取偷襲,一擊就走的騎兵突擊戰比較適合。只要那些擅長燒殺搶掠的建奴來一次,剛剛恢復一些生機的內喀爾喀又會萬劫不復。

黃勝的計劃是準備修繕加固沒有毀壞的原千戶所,依託其東城牆,往西修建南北城牆三里緊靠到海邊碼頭。

城牆無需太厚,只要一步半就行,這樣的厚度只有普通大明城牆的三分之一,目的就是節約造價。

牆基以就地取材的石頭用水泥修葺,牆體為大明傳統三合土外包磚,修南北城門各一座,修造牢固的三層高的城門樓二十步見方,守城兵丁可以居住,可以望。

安裝上下起落式城門三道,由絞索加滑輪組起吊關閉城門,黃勝給這個城池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忠明堡。

方案上報到了遼東經略王之臣手裡,他舉雙手支援,當著身邊的官吏誇讚大才子會辦事,連替堡壘起的名字都是那麼合時宜。

臣服內喀爾喀是王之臣的政績之一,也是朝廷給蒙古諸部的一個態度,王之臣也怕這些用來做表率的內喀爾喀人被建奴奔襲斬盡殺絕。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政治影響太壞,從此以後大明上國的威信安在?所以儘可能保證慶格爾泰的部落安全成為了共識。

王之臣立刻趕在去京師上任前派了三千班軍和流民去修築堡壘,遼東有許多內地的衛所軍來做班軍,他們根本沒有戰鬥力,在這裡服役一年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