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人間、為祖國消除災禍和戰亂的天使……而您之後的遭遇更是激發了我們的同情,您被強迫帶到了外國,並且身陷囹圄,我們在感情上難以接受您受到如此待遇,您能夠成長成為如今這般優秀的少年人,更加加重了我們心中的遺憾——”

說到這裡,老鎮長突然話鋒一轉,“但是,這種同情只代表著遺憾,不代表著憤怒,我們的憤怒和我們的骨血,都已經在那二三十年當中揮霍乾淨了,我們現在只想要平靜的生活,只想要享受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和平……所以,我個人認為您不應該回來的,您若迴歸,帶來的不是天使的祝福,而註定是又一場腥風血雨,我不想要看到這些,我已經看夠了流血了……”

聽完了這些話之後,艾格隆理解對方的心態。

他既討厭波拿巴家族當年給他一家帶來的災難,又憐惜這個孤苦無依的少年人,這個帝國的繼承人。

而在這些感情之上的,是對流血犧牲的厭倦和疲憊。

這種厭倦和疲憊不針對任何人,也無關好惡,如果一開始坐在皇位上的是艾格隆的話,他一樣也會堅決反對波旁王家的人回來,擺出如出一轍的態度。

不管怎樣,不要再來一場腥風血雨的清算了,無論是波旁還是波拿巴,只要平靜下來就行。這種想法佔了壓倒性的上風——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對打破現狀的艾格隆抱有如此牴觸的心理,堅決不想再重蹈覆轍。

他並不討厭自己,只是累了。

這種心態肯定不止他一個人身上有,對比起來,當年的腥風血雨當中犧牲越多的人越是疲憊,越是不想再折騰了——他們已經無所謂什麼進步或者反動,專政或者民主,共和制或者君主制,他們只想要平靜。

艾格隆能夠理解這種心態。

是的,現在才是1828年,離1815年帝國覆滅才過去了13年,當年那些災難的親歷者,還有太多人活著,他們對平靜和安寧的追求比其他人都要更強。

等到又過了20年後的1848年,情況又不一樣了,經過了總共30多年的歲月流逝,當年那些戰亂和血腥的親歷者大多數都不在人世了——比如眼前這位老鎮長就活不到那個年紀——新一代人們會忘記過去那些血流成河的災難,反而會追憶拿破崙皇帝曾經的光榮。

所以他們會以壓倒性的公民投票數選舉拿破崙三世為總統,再以同樣壓倒性的優勢歡呼他成為第二帝國的皇帝。

不管怎樣,不能期待現在的法國人民和二十年後的法國人民一個心態,他現在的支援率顯然不可能有“未來”的那麼高——艾格隆再次銘記了這個事實。

事實雖然如此,但並不意味著他不能爭取改變形勢。

哪怕一部分人因為厭倦了而選擇冷眼旁觀拒不合作也沒關係,只要他能夠爭取到一部分的支持者,然後再合適的時間搶下政權就好,旁觀者只要組織不起來,或者說沒有更好的選擇,那麼終究會預設現實的。

“好吧,我理解您的想法了。”艾格隆做了一個手勢,表示自己已經做出了決定,“我說了,我不會強迫您的,既然您不願意靠向我,我也能夠接受。不過,我也不能容許您干擾我的行動——這樣吧,您就呆在這裡,哪裡也不要去,等到一切平息之後,我會離開,而您的生活也會恢復平靜,我想只要您沒有幫我忙,那沒人會責備您什麼。”

老人對艾格隆的寬宏大量感到有些吃驚,他又抬頭看向了面前這個俊秀的少年人,目光裡有迷惑不解,也有些許的感慨和惋惜。

“謝謝您不殺之恩。我知道我說這話沒什麼用,不過我勸您還是早點離開法國吧,附近的駐軍很快就會趕過來的,要是被他們纏上了那就危險了。”他小聲勸告。

“您為什麼需要關注我的安危呢?”艾格隆笑著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