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公里,兩個編隊則達到400公里,僅一個編隊時可達600公里。

綜合考量之下,趕赴戰場的編隊往往會是兩個或者三個編隊,即54架或者81架戰機。

這種新奇的續能方案還有一種相反的玩法——減少編隊中的戰機數量,如:把27架減少到9架,則可以讓這9架戰機獲得三倍動力,以超音速巡航,約為1500公里每小時。

但不可能把27臺鐳射都提供給一架戰機,因為那個能量飛機受不了,最大的極限是9臺鐳射器的能量,飛機將獲得3600公里的三倍音速,使用壽命也會大降,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這麼玩兒的。

飛機的自重提高一噸,大概就要多消耗150公斤的燃料,在等重的情況下,鐳射推進戰機可以比對方多裝15%的彈藥,不論跨越多遠的距離都不會丟失這個優勢。新機還可以直接把600公斤的燃料轉化為彈藥,基本不損失戰鬥力,這麼一算起來,新機的火力就將是對方的好幾倍了。

因為可以無限續航,所以小林把這種新機命名為“全球鷹”。戰略飛機登上了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戰略運輸機也開始研發。它擁有四個大螺旋槳,每個螺旋槳後面都是一個鐳射推進引擎,能夠運輸20噸的貨物。協約國也有類似的軍用運輸機,但他們為了燃料效率,設計巡航速度僅500公里每小時。

而溫莎新運輸機的速度能達到1000公里每小時,要是有緊急情況,喪心病狂的8臺鐳射推進器全力以赴,也能把這個怪獸加速到2。5倍音速,即3000公里每小時。

溫莎大航海帝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都有十分健全的海上補給站,其洲際幹線已經達到了每50公里就有一個節點的地步。鐳射發射器可以很方便地部署在這些海上補給站上,這將大量節省洲際航線的費用。

洲際飛機因為要跨越遙遠的距離,不是大飛機無法裝上那麼多的燃料,而鐳射推進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現在小飛機也可以跨越浩瀚大洋。甚至連滑翔機都可以越洋,且其成本是最低的。

用鐳射推進的滑翔機可厲害了,原來只能極限升到1000米,一次滑翔50公里,現在能夠升到8000米,極限滑翔400公里,並且再也不用降落求電磁彈射器再彈一次,旅行變得相當順滑,完全可以進行客運。

不斷旋轉的鐳射接受器會產生大量的熱能,8000米高空中氣溫會比海平面低48度,正好用這些熱能來取暖,乘客不用擔心被凍成冰棒。

滑翔機最省能量時的速度是200公里每小時,一次跨越一萬公里的旅行收費一歐元還大有錢賺。這個收費要比協約國的大型際洲客機便宜10倍,更妙的是它使洲際個人旅行變得可能,如果你不嫌這50個小時寂寞的話。

空中巴士公司開始推出“空中計程車”服務的實驗,價格低至難以置信,乘客們都以為票價少了一個零。但為了鐳射推進器的保密,這種服務暫時只面向溫莎企業的員工及家屬。

現在溫莎財團內部要調動人才不要太容易,一萬公里的航程打個價格一歐元的空中計程車就搞定了,還是招手即停的格局。

其實一歐元是理想價,只有膽兒最肥的旅客才敢坐,因為沒有“的哥”的無人駕駛滑翔機才是這個價,我們溫莎企業的員工都是很薪水很貴的,日薪就兩歐元了,陪著你50個小時能僅收一歐元嗎?

所以要想有的哥或者的姐相陪,那就得加到三歐元了,這時空中計程車的速度會增加到800公里每小時,北京到舊金山僅需13個小時,堪比渦輪風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