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而c3類植物所要消耗的是這個量的兩到三倍,所以乾旱的地方物種會首先做出自然選擇。小米這種c4植物就特別耐旱,而初期長得很像玉米的高粱原產地是乾旱、高溫的非洲。

c3到c4的過程,效率的提高就像螺旋槳引擎到渦輪風扇噴氣式引擎的區別,如果能將c3的水稻加入c4基因,估計可以將產量提高35%。

好處還不止這個,全世界產量最高的糧食是玉米,它的根部與固氮菌共生,還能把氮肥這個肥料的最大頭給省了。因此,一旦c4改造水稻專案成功,帶來的效益是巨大的。

引入一個想要的基因貌似簡單,其中遠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這種完全改變植物固碳機制的技術需要很多個基因的支援與配合。

唐老闆讓達爾文研究所研究大量的基因進化過程是有道理的,這不是沒有用的純學術專案。透過多種基因的進化歷程,可把c3與c4之間的一個個差別給整理出來,為這項革命性的基因工程服務。

溫莎農業帝國的這種基因技術實在是太厲害,讓人窒息的厲害,協約國的人與保守思想的人都很難想象完全不同的生物交換基因會產生什麼後果。甚至不少的科學家,由於保守的本能,非常害怕這種技術的出現。

無論如何,科技競爭激烈展開,不管這紀錄片普通人看不看,協約國的科學家、政治家們是一定要深刻研究的,因為它的資訊量實在是太大了。

而政治家們要忽悠選民支援他們的科技政策,一定會提到這個紀錄片,這麼一來,人間會鼓勵選民們去看這片子,結果就使得這紀錄片空前的大賣。重要的東西從來不會被埋沒啊。

也有人認為跨物種基因表達是天方夜譚,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唐老闆以最響亮的方式回應了這種質疑,不久就有第一種跨物種基因品種被培養出來:熒光魚。它的原型是斑馬魚,一種非常漂亮的帶著線條的觀賞魚,能發光之後更是驚人的豔麗。

彷彿是要炫技一般,唐老闆這一次製造出來的熒光魚不僅僅是插入了一個外來基因,而是改造了寄生在斑馬魚體內的一種細菌。因為細菌繁殖快,基因工程研究也就快。

團隊將兩種基因插入了細菌基因,一種是發光基因,一種是群體感應基因。它們都是來自海洋中有一種發光的生物,它不僅發光,還能靠群體感應來提升宿主的共生效應。

群體感應發光基因的魚一旦感應到某種同類的光線就可以響應,結果就是所有的細菌都一起發光。因此,唐老闆的炫技魚能夠透過燈光來控制它,原本斑馬魚很普通,忽然感應到微弱的光線,它就立刻全身發光。

炫技**還把這些光製作成了綠色、紅色、黃色。團隊的科學家開玩笑說:“可以把它們當成交通訊號燈了。”

唐老闆微笑著回應:“你以為我專門搞紅綠黃三種顏色是為了什麼呢?”

什麼?難道……很快,中國新聞報上就出現了則訊息,溫莎財團大老闆向北京市交通警察部門捐贈三色熒光魚,以一個柱型玻璃樁的魚缸形式擱在十字路口,以供路人在等待紅燈時心平氣和地觀賞。請注意,這種熒光魚體內的發光細菌是有群體感應基因的,所以可以與訊號燈的顏色同步!

路人可以大膽放心地賞魚,不會錯過路燈改變顏色,這是多麼優雅的緩解焦急情緒的解決方案啊。天方夜譚居然這麼快就變成了現實,這個打臉真是太響亮了。

對新奇事物感興趣的人立即就到store上去搜“熒光魚”去了。果然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