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始建於1572年當年的市政廳,現在的大公殿,變成了建築藝術展覽館。還是那句話,藝術家都要靠土豪家吹捧的,很多知名的藝術家接到大公的邀請函都奔赴盧森堡大公殿,他們的紛至沓來又帶動了巨量的藝術愛好者的蜂擁而至。盧森堡建築藝術節的規模是越來越大,似乎已經脫離了原來為紙牌屋造勢的範疇。

後來,這一建築藝術的盛事被通稱為“紙牌屋建築藝術節”,每三年一舉辦一次,舉辦之後,相當多的受歡迎的藝術品都被保留下來,繼續吸引遊人,繼續靠賣門票和賣公仔這種商業模式給紙牌屋和藝術家們帶來雙贏。

盧森堡大公生生就把盧森堡建設成了現代建築藝術的世界中心,紙牌屋的建築藝術成就更是堪稱世界奇觀,這要是放在戰略遊戲裡,是可以獲得遊戲勝利的!

建築藝術在科學派藝術中扮演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藝術,而且實用,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美好的感觀,試問問普通的民眾,這種藝術對他的影響和吸引力與畫聖母瑪麗亞和耶穌的宗教藝術學派,哪個更大?恐怕答案不言而喻。

國際救災中心、國際生態保護中心這可能離老百姓有點遠,不過,一旦盧森堡露出國際建築藝術中心的範兒,它的旅遊業也該見龍在田了,城市的發展可以用飛速來形容,藝術家和他們的粉絲們紛紛來到盧森堡,給當地的酒店和商業帶來了勃勃生機。

城市的發展對市政建設也帶來了壓力,大公及時召集市政委員會,全面改造盧森堡的基礎設施,並在大獨裁的紅利下迅速決策建造全球第一座高溫垃圾焚化爐,這個好東西可以一舉改變垃圾填埋方式,讓討厭的垃圾在高溫下化為烏有,可慮的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有毒氣體,好在現在化學合成材料工業品還沒有普及,是焚化爐的黃金時代,只要管燒就可以了。

與垃圾焚化爐相配套的是全球第一個科學垃圾分類法案,以焚燒為標準,主要把垃圾分為四大類:資源、可燃、不燃、粗大、有害。每一類的“終點”都有著明晰的路徑——可燃垃圾直接送往垃圾焚燒廠,燒完的殘渣被運到垃圾填埋場填埋;不燃垃圾經中轉站被送往不燃垃圾處理廠,經拆解利用製成再生品,剩餘物送往填埋場;粗大垃圾先經專門的破碎處理,可利用成分進行回收,可燃部分送往焚燒廠,剩餘部分送往填埋場;資源類則送往再生設施,進行加工利用,生產出再生品;危險類垃圾被送往危險類專門處理的機構。

每一個盧森堡公民都從頭開始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經過訓練的垃圾處理工作人員全是正經的政府工作人員,嚴格執法,把不合格的垃圾全部丟回給市民,併傳送“您的垃圾沒有按法律分類,請按照指引材料重新整理”之類的警告。

經過分類的可燃垃圾處理成燃燒棒,其熱量與標準煤相當,可以當成火力發電的能源,為了使垃圾處理更節能有效,唐寧現在要建造火力發電站了。將來的甲醇火力發電站的原理跟用垃圾燃燒棒也是一樣的,都是熱力驅動渦輪蒸汽機。風力發電不穩定的特點很突出,有了火力補充,在風力弱時火力迅速跟上,使電網平順執行的程度大大加強。

大公為盧森堡設立了獨特的商品回收獎勵制度,也就是像前面提到的塑膠袋的使用一樣,如果你用過之後沒有讓塑膠袋進入回收迴圈,那麼使用商品的費用就會高很多,身為盧森堡的大獨裁者,大公準備強行把這種經濟槓桿推行到大部分商品上面去,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最大的法案。

照目前的勢頭,盧森堡會變成一個相當富裕的國家,而在這個國家執行的可持續工業將給全世界的工業發展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當然了,現在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多此一舉,“地球那麼大”,哪兒需要那麼多的講究?

地球真的很大嗎?不見得,等飛艇盛行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