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得令,立刻揮軍轉向,護衛劉備向東。沿途荊州子民老弱病殘,行軍緩慢,幾次險些被追兵趕上。趙雲幾次請命,欲回擊曹軍,以解燃眉之急,均被劉備婉拒。趙雲無奈,只得更加謹慎地安排後軍,確保百姓不被拋下。

行至當陽長坂坡時,曹軍前鋒夏侯惇已率大軍包抄而來,鼓聲震天,殺氣沖天。趙雲聞報,心知情勢危急,忙策馬回報劉備。劉備見狀,頓時臉色慘白,忙吩咐諸將保護百姓撤退,並將家眷託付於趙雲。

趙雲接令後,一刻不敢耽擱,縱馬馳向後軍。在亂軍之中,他猛然發現劉備之妻甘夫人以及幼子劉禪走失,不知所蹤。趙雲心中大急,驅馬直奔敵軍之中,所向披靡。亂軍之中,他數次衝殺,將擋路之敵一一斬殺,白馬銀槍如入無人之境。

一路血戰,趙雲目如猛虎,槍如蛟龍,尋遍山坡谷底,終於在一處亂屍堆中尋得甘夫人與劉禪。甘夫人已驚惶失措,劉禪則在懷中啼哭不止。趙雲見狀,心中一陣激盪,連忙將母子二人安置在馬上,自己親自護送。此時曹軍步步緊逼,趙雲顧不得休息,舉槍再戰,一路衝殺出去。

曹軍將領見一銀甲猛將於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皆大為驚歎,但無人敢攔。趙雲一路殺到長坂橋,見黃忠、張飛等將早已在橋頭接應,不禁鬆了口氣。張飛怒吼一聲,喝退曹軍,趙雲方才安全渡橋。

入夜,趙雲護送甘夫人與劉禪歸營,劉備見到失而復得的幼子,淚流滿面,連稱趙雲為義子。眾將士皆以為趙雲此番必受重賞,然趙雲卻一言不發,只道:“子龍未盡全力,差點失卻主公家眷,愧疚難當。”

劉備見趙雲如此,心中更為感動,當即下令,令趙雲為中郎將,統領全軍。

不久,劉備與孫權聯合,乘曹操新敗,順勢奪回荊州。趙雲隨軍轉戰各地,屢立戰功,然其心中始終記掛著長坂坡一戰,心知若非運氣,此戰幾乎無功可言。

公元210年,劉備受益州劉璋邀請,前往西川協助抵禦張魯之侵。然劉備心懷大志,早有取西川之意,遂帶領趙雲、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猛將謀士,入川安撫軍民,暗中積蓄力量。趙雲隨軍進入西川后,發現此地地勢險峻,民風淳樸,然而劉璋治下,官吏貪汙腐敗,民怨四起,遠不如荊州富庶。

趙雲心中不禁憂慮,雖知此戰非同小可,但面對益州複雜局勢,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入川后,趙雲奉命率軍駐守巴郡,監視張魯軍隊動向,防止其與劉璋聯合夾擊劉備。趙雲深知,此時的劉備雖已在荊州立足,但仍然勢單力薄,若不能穩住西川,則大業難成。

巴郡之地,地形複雜,山川相連。趙雲每日巡視山谷,防備敵軍偷襲。然而,張魯果然乘劉備新入川之際,暗中派遣軍隊偷襲巴郡。趙雲接到探報,立即佈防,將巴郡四周各道險要關口封鎖,僅留一條小路,誘敵深入。

夜半時分,張魯軍果然從小路潛入,試圖攻破巴郡。趙雲早已料敵先機,率軍出擊,將敵軍圍困在峽谷之中。張魯軍驚覺中計,連夜突圍,然趙雲已佈下天羅地網,箭矢如雨般射下,張魯軍大敗,死傷無數。

此戰過後,趙雲名聲大振,劉備聞訊大喜,立即派人賞賜,誇讚趙雲有勇有謀,堪稱大將之才。然趙雲依舊不驕不躁,勤勉治軍,日夜操練,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

劉備入川數年,終得諸葛亮之謀,迫使劉璋讓位,取得益州。然而,趙雲深知,此時的劉備雖有荊州、益州兩地,然東吳、曹操之勢依然強盛,若無進一步之策略,難以爭雄。趙雲暗中苦思,如何在未來的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為劉備實現天下大同之志出謀劃策。

一天,趙雲正在巴郡巡視,忽接到軍報,東吳呂蒙趁關羽北伐之際,偷襲荊州,關羽敗亡。趙雲聞訊,心中一震,料知大事不妙。荊州失守,益州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