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應該不會放著這件事不管,這一點,連蔓兒很肯定,她不肯定的是,沈家會怎麼管。

不管怎樣,作為“第一個吃玉米的人”,她該得的好處,沈家是不會少了她的。

轉天,不僅自家的菜園子裡,就是田地裡,連守信也搭了窩棚,僱了看青的人。這個時節、高粱、糜子的青杆也都長起來了,正在開始結穗,莊戶人家也都開始下地看青,所以連守信的舉動,在眾人眼中並不顯得突兀。

從沈家得的種子,種出來的玉米在酒樓裡賣了大價錢,這也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

周氏帶著連秀兒、古氏和連朵兒從縣城回來了。

周氏和連秀兒裡外的衣裳都換了新的。

“這都是我大閨女給買的、做的。不是我自己說嘴,我大閨女,他誰也比不上。”有來串門的人,周氏總會引她看自己的衣裳,然後就將連蘭兒誇讚一番。

周氏回來的這天傍晚,吃過晚飯,連守信依舊去了上房。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吃過飯,看看連老爺子,跟連老爺子嘮嘮嗑。周氏出門回來了,連守信更要過來看看。

連守信不僅自己過來,還帶了張氏、連枝兒、連蔓兒、五郎和小七,一大家子都來看周氏。

“不管咋地,你奶出門今天回來了,咱做晚輩的,去看看。這個是禮數。”張氏私下裡跟幾個孩子說。

連蔓兒沒說什麼,張氏是體面、講究禮數的人。吳家那麼願意和她家結親,不能不說和連守信、張氏的這些品質是很有關係的。

這是連守信和張氏的優點,有見識的人看到了,並且因此敬重他們。

不過,也有的人,不僅不會因此而看重他們,反而不把他們當一回事。也許是覺得不管怎樣,他們都會守這個禮數的緣故吧。

周氏就是這樣的人。

看到連蔓兒一家進來,一個個笑著向她問好,周氏就板起了面孔,鼻子裡輕輕地哼了一聲,算是應答。

“娘,你老出門這幾天,看著比以前還精神了。”張氏就笑道,“我大姐家裡都挺好的吧。”

“我土埋半截子的人,啥精神不精神的。”周氏淡淡地應了一句。

張氏也沒生氣,她的性子,當著面總做不到對長輩橫眉冷對,而她也沒期待周氏能給以正常的回應。周氏從來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態度。她盡到了禮數,周氏怎樣,是周氏的事。

而周氏的這種態度,已經是空前的好了。

“你大姐她們都挺好,老四,你大姐和你大姐夫都問起你那。”周氏就對連守信說道,“你大姐上次來接我,著急忙慌地,也沒顧上和你說啥話。你大姐讓你有工夫進城……”

說到這,周氏抬眼掃了張氏母子幾個人一眼。

“……帶著你媳婦和孩子,去她家住幾天。”周氏垂下眼皮,又接著說道。

“啊。”連守信笑著應了一聲,就問周氏,“娘,我大姐給秀兒說的親事,看的咋樣?”

連蘭兒接了周氏和連秀兒進城,就是去相親的,這回來了,那相親的事自然已經有了結果。

周氏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

“娘,是沒看成?”連守信就問。

“……你大姐給介紹的這戶人家吧,那家庭條件是沒的說,咱這周圍十里八村的,也沒有比得上人家的。”周氏就道,“那孩子也不錯……”

連蘭兒給找的,那自然是好的。既然這樣,怎麼沒成那,連蔓兒看著周氏,等著她的下文。

“啥都挺好的,就是和媒人嘮嗑,提到那家的大兒媳婦,和咱秀兒屬相犯克。這要兩人碰一塊,就得家宅不寧。她那屬相,是克秀兒的。我一聽,這就算了吧。咱也不能為了秀兒,就讓人家先休一個媳婦。”周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