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衛國,陽光灑在廣袤的田野上,一片鬱鬱蔥蔥。翠綠的菽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彷彿一片綠色的海洋泛起層層漣漪。

年輕的公子重耳,因國內政治動盪,被迫流亡在外。他身著一襲樸素的衣衫,面容雖略顯疲憊,但雙眸中透著堅定與睿智。這日,他與幾位忠心耿耿的隨從路過這片菽田,看到田間百姓們辛勤勞作,採摘著飽滿的菽豆。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重耳不禁輕聲吟誦起《詩經·魚藻之什·采菽》中的詩句,心中湧起對衛國繁榮景象的感慨,也對自己祖國的未來充滿了憧憬。

衛國國君聽聞重耳前來,念其身份尊貴且素有賢名,便在王宮之中設宴款待。宮殿內,華燭高照,樂師奏響悠揚的樂曲,舞女翩翩起舞。重耳步入大殿,舉止優雅,向衛國國君行禮問候。國君見重耳風度翩翩,心生好感,與他交談起來。重耳對答如流,言語間展現出非凡的見識與抱負,令國君對他越發敬重。

在衛國的這段時間,重耳結識了一位名叫衛鞅的謀士。衛鞅才學出眾,胸懷治國安邦之策,但在衛國卻一直未遇明主,空有一腔才華無處施展。他聽聞重耳的遭遇後,對重耳的遭遇深感同情,且欽佩重耳的賢能,認為重耳定能成就一番大業。兩人一見如故,常常促膝長談,探討天下大勢與治國之道。

“雖無好友?式燕且喜。”重耳在衛國的日子裡,因有衛鞅相伴,心情逐漸開朗起來。他們一同在衛國的大街小巷中漫步,觀察民情風俗,尋找使國家富強的靈感。衛鞅向重耳詳細分析了衛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重耳虛心聆聽,將這些建議銘記於心,思考著如何將其運用到自己未來的治國藍圖中。

然而,重耳深知自己不能久居衛國。他的心中始終懷揣著回國重振山河的夢想。在與衛鞅相處數月後,重耳決定繼續踏上流亡之路,尋找更多的支援與助力。衛鞅雖心中不捨,但也明白重耳的志向。他對重耳說道:“公子此去,定要保重。衛鞅願在此等候公子歸來,他日若有需要,衛鞅必當全力相助。”重耳緊緊握住衛鞅的手,感激道:“君之才華,重耳銘記於心。待我歸國之日,定當邀君共創大業。”

重耳離開衛國後,歷經艱難險阻,輾轉於各國之間。他在齊國受到齊桓公的禮遇,學習了齊國的治國經驗;在楚國,他與楚成王縱論天下,展現出非凡的外交智慧,贏得了楚國的尊重與支援。

數年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晉國。他登上君位,成為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立刻派人前往衛國,邀請衛鞅前來晉國輔佐自己。衛鞅欣然前往,他帶著滿心的期待與抱負,踏入了晉國的土地。

晉國當時雖已結束內亂,但國內經濟凋敝,政治混亂,軍事力量也較為薄弱。衛鞅向晉文公進獻了一份詳盡的改革方案,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他提出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建立軍功爵制,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加強軍事訓練,提升晉國的軍事實力。

晉文公對衛鞅的方案深以為然,但改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晉國的舊貴族們對衛鞅的改革方案強烈反對,他們不甘心失去自己的特權與利益,紛紛向晉文公施壓,要求他放棄改革。甚至有一些貴族暗中策劃陰謀,企圖謀害衛鞅,以阻止改革的推行。

衛鞅深知自己面臨的危險,但他毫不退縮。他對晉文公說:“君上,改革雖難,但唯有如此,晉國方能富強。臣願以性命擔保,若改革不成,臣願受君上嚴懲。”晉文公看著衛鞅堅定的眼神,深受感動。他決定全力支援衛鞅,與他共同面對改革中的重重困難。

在晉文公的支援下,衛鞅開始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他首先從農業入手,頒佈法令,獎勵耕織。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