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師制,吸取外國大學研究生院學術論文的專題研究法來辦研究院。曹校長聽罷深以為然,當場表示請胡出任導師,廣招天下士子名流,親身示範,以保留綿延中國文化之血脈云云。儘管胡適此時的學問日益進取,地位和名聲在新派學界如日中天,但他畢竟算是個心中有數之人,面對曹校長的一番抬舉,並未得意忘形,更沒敢輕視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等諸位前賢大儒的真實存在,忽略其作為文化崑崙在天下儒林所展現的“高山仰止”的偉岸身影。他清醒並謙虛地說道:“非一流學者,不配做研究院導師,我實在不敢當。你最好去請梁任公、王靜安、章太炎三位大師,方能把研究院辦好。”【2】曹校長見對方態度誠懇,又覺此言甚在情理,於是決定按胡適指引的方式、方法付諸行動。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走進清華園(2)
1925年2月,在曹雲祥主持下,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籌備處鳴鑼開張,首先聘請由清華出身、美國哈佛大學學成歸國的一代名士、年僅32歲的吳宓主持研究院籌備處事宜。
按照當初胡適的建議,曹雲祥讓吳宓拿著自己簽發的聘書前往幾位大師住處一一聘請。曾任宣統朝五品“南書房行走”之職、時年49歲的王國維,作為滿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帝師”,自然屬於舊派人物。此前,曹雲祥曾託胡適向王氏轉交過一封非正式的印刷體聘書,並讓胡對王就研究院性質與教授程式做一番解釋說明。聘書送到後,胡適怕這位性格內向的學術大師優柔寡斷,又動用自己的汽車專門拉著王國維在清華園轉了一圈。王氏見園內風景優美,校內頗具規模與秩序,始有進清華的念頭。此次吳宓在登門之前,對王氏這位清朝遺老的生活、思想、習性專門做了調查研究,認為還是按老禮節行事方能把事情辦成。2月23日,吳宓持清華校長曹雲祥簽發的聘書來到北京城內地安門織染局10號王國維宅院,待進得廳堂,見到坐在椅子上的王國維,先行三鞠躬禮,爾後慢慢提及聘請之事。如此一招,令王國維大感意外,又深受感動,覺得眼前這個吃過洋麵包的年輕人,居然把自己當做一個有身份的前輩人物看待,尊敬有加,頓覺有了面子,心中頗為舒暢痛快,當場答應下來。據《吳宓日記》載:“王先生事後語人,彼以為來者必系西服革履,握手對坐之少年。至是乃知不同,乃決就聘。”【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王國維雖打定主意,但又想到自己仍是前清皇朝的臣子,為人臣者,乃唯君命是從,像這樣工作調動之大事還得按舊規矩向“皇帝”稟報,看“上面”是否“恩准”,然後才能正式決定行止,否則有失體統。於是王氏在家中吭吭哧哧地獨自憋了些時日,又偷偷跑到天津日租界張園“行在辦事處”,見到遜帝溥儀(南按:時溥儀已被馮玉祥部隊逐出紫禁城),最後在“面奉諭旨命就清華學校研究院之聘”,【4】才放下心來,回到居處收拾行李,於4月18日攜家人遷往清華園古月堂居住(秋遷入西院十六、十八號),就任國學研究院教授之職。
王氏到校,立即在師生間引起轟動。鑑於他在國學界如雷貫耳的顯赫聲名,校長曹雲祥有意請其出任研究院院長一職,王卻以“院長鬚總理院中大小事宜,堅辭不就,執意專任教授”為由拒絕。曹校長想到吳宓在籌備過程中精明能幹,頗有些組織能力,便與之商議,請他出任院長。為人謙恭的吳宓表示不能接受如此顯耀的職務,凌駕於王、梁等國學大師之上,曹雲祥心領神會,採取變通之法,改聘吳氏為國學研究院主任。【5】
與王國維處事風格不同的是,時年53歲的梁啟超一見吳宓送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