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本來就比較多的太行山地區找礦;安排人力物力,組建治鐵作坊;最關鍵的,還是田潤提供了對鐵器的大量需求。
找礦辦作坊是直接做的。需求是間接做的。直接做的部分,做完了,也就完了。間接做的,卻一直都沒有完。有鐵器的需求,生產鐵器就能養家餬口,就能得到好處,因而領地內的鐵器生產一直髮展迅猛。
鐵器生產的發展,使得鐵材料的自身成本得以一定的下降。雖然說,鐵仍然比木頭貴,但是,鐵做成的機具明顯比木頭做成的機具結實耐用。兩項相權,就有人選擇使用鐵器製作的機具了。
生產鐵製機器,跟生產木製機具相比,是一個跨越式的飛躍。剛開始的時候,兩者相似,這邊是木匠那邊是鐵匠,都是作坊式的生產,都談不上“重工業”三個字。但時間一長,木製機具逐漸就被鐵製機具取代了。木匠又回過頭去做傢俱等消費品了。而鐵匠,則大踏步地向著真正的重工業邁進。
田潤在這時,拿出了一筆訂單。訂單上就兩相東西:鐵板和角鋼。田潤的訂單是有特別的意義的,那就是造船。在很早的時候,田潤就曾經在信都跟田蘭說過,拿下青州之後立即回報,自己想造船。田蘭照辦了。很快拿下了青州,第一時間回報。田潤也派出了鄭渾。
鄭渾是一個兩用人才。即是治理方面的官吏,又是一個巧匠。由於鄭渾在政治上傾注了一些精力,在科學發明上的成就不如馬鈞。但實際上,鄭渾也差不了多少。
以鄭渾為首的一幫官吏接收了青州政權之後,首先是迅速安定地方。然後就是清理地方政治,將施政的方法由傳統的舊法過渡到田潤的新法。這是需要全力去做的。一直到190年秋收才結束。
施政方法的改變,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以暴力的方法去做,快到是快,但不容易獲得民心。以前,田潤在幷州、冀州推行新政,就是以暴力的方法去做的。黑山裡面的長治小平原不算,那裡是從無到有。隨便哪一種施政方法都可以。
拿下青州以後,田潤一時之間,並沒有攻打徐州的計劃。田潤也知道徐州陶謙必不會攻打青州。因而田潤吩咐鄭渾,以和平的方式推行新政。時間再長,也可以。
鄭渾沒有推辭,更沒有叫苦。難就難,難也要去做。於是,鄭渾就真的迎難而上了。按照田潤的交待,寧可緩一點,但一定要和平。鄭渾忠實地貫徹了。到190年秋,實際上還只是略有眉目。然後,突然之間,蝗災就來了。青州受蝗災影響不大,但也還是有點影響。有影響的地方,立即按新政的方法進行救濟。結果,蝗災之後,全青州百姓一下子就認可了新政。百姓們認為,面對那樣一場蝗災,如果是舊政,不知會有多少人流離失所。而施行新政卻沒有餓死一人。直觀的效果,一下子就改變了百姓的看法。
那之後,鄭渾就相當於空閒了下來。日常的事務,自有事務性的普通官吏打理。鄭渾只是總體上決策一下就行了。於是,這時,田潤就下令,讓鄭渾建船塢,準備造海船。
出色的工匠,通常會奇思妙想,不受傳統的約束。馬鈞是,三鬥也是。鄭渾本來也是,但由於鄭渾同時也是政治家,所以,鄭渾在打破傳統這方面,衝勁並不是很足。
船塢很快就搭建完畢了。那就是一般的船塢。只不過,從“海船”二字考慮,鄭渾把船塢建得比尋常的船塢稍稍大了一些。船塢搭建完畢,就該造船了。說到造船,鄭渾又比三鬥、陸駿等人好些了。鄭渾心裡本來就有一般戰船的藍圖。
鄭渾等了兩天,沒有新的命令下來。第三日,鄭渾就安排船塢的工人上山伐木。鄭渾的想法是,先造一艘蒙衝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