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瓶頸(2)(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種瓶頸不只是純技術層面上的,而是體現在很多方面,有些甚至無法突破。 第一是創新動力上的。 「東楊城」目前技術上的革新,完全取決於主角個人的推動。 其他螞蟻已經這樣按部就班的生活了無數的世代,可以說,除了會使用火、有了戰爭編制等少數進步外,現在螞蟻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與幾百萬年前的祖先相比並沒有什麼變化。 而且大頭蟻們,包括智商較高的雄蟻都不覺得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好。雖然主角的革新給「東楊城」帶來了很多進步,至少所有螞蟻的肉食都更充足了。但是大部分螞蟻還是隨遇而安,現在的生活很好,原先的生活也過的下去,繼續改善生活?那沒啥必要吧! 主角只能想到一個詞語來形容這些螞蟻的心態——得過且過。 所以,整個「東楊城」裡除了主角以外,沒有任何一隻螞蟻想要主動尋求技術的進步以及生活的改善。 每當想到這點,主角都覺得自己是個孤家寡人。 主角也會不自覺的想到,當初那位最先使用火的大頭蟻,他又是以一種什麼心態支援他把火帶回了主巢,然後讓其他螞蟻接受了火的存在。 主角也曾想過用其他方式來代替自主創新。 比如,主角命令小秘帶領一批工蟻改進陶器的生產,這是徹徹底底的以行政命令來推進創新的辦法。 螞蟻們對於主角的命令倒是可以一絲不苟的完成。不過像科技研發這種工作,可不是隻要兢兢業業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開創性的思維。 而螞蟻們卻恰恰缺少這種開創性思維,所以主角不得不親自制定實驗計劃。比如,他要小秘他們不斷調整黏土的成分,在裡面加入滑石等礦物、調整比例、調整爐溫等,然後實驗最後的成品。 這種實驗與其說是在創新,不如說只是按照主角的安排按部就班的來操作。但就是這樣,已經是主角能夠讓螞蟻們自行創新的最大成果了。 唯一讓主角感到安慰的,是小秘身上體現出了一定的開放性,她能夠根據主角制定的實驗安排,找出其中的規律,並且提出相應的簡單建議。這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 第二點瓶頸則是智力上的。 大頭蟻中,絕大多數螞蟻的智力很低下,遠比原始社會的人類智力低多了。 就說前面提到的開創性思維,兵蟻和工蟻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唯一的例外是小秘,寄生螞蟻的工蟻智力表現也比較高)。 兵蟻和工蟻的智力足以支撐她們完成蟻巢需要她們完成的工作,比如蒐集食物、修補巢穴、對外作戰,她們也能按照雄蟻的命令去執行。 但是如果指望她們有任何主動性,那就不可能了。打個比方,主角可以命令他們去獵捕一隻獵物,兵蟻和工蟻都能勤勤懇懇的完成。但是如果要她們去做活捉獵物然後飼養它這種從來沒做過的事情,那麼除非把這項命令分解成很多步,每一步都確保兵蟻和工蟻能夠了解,否則她們肯定無法完成。 蟻巢裡並不是所有螞蟻都這樣智力底下,像滾、蘭博飛、公安這些雄蟻,他們的智力並不比原始人類差。智慧生物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感知、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決定等,雄蟻們都具有。 而雌蟻或蟻后,根據主角的感覺和判斷,其智商也和雄蟻差不多。 以雄蟻、雌蟻的智商,如果妥善加以引導,主角相信他們能夠像人類個體一樣,完成複雜的科研、創新等工作。 不過這也是理想化的結果,實際上,由於雄蟻們一直在螞蟻世界裡具有較高的地位,他們非常在意這種地位和榮譽。 因此雄蟻們熱衷於作為統治階級,他們喜歡作為指揮官參加戰爭,但想讓他們去當改進手工業或農業技藝,他們會覺得這是在做兵蟻或工蟻的工作,是一種侮辱而寧死不從。像之前主角想讓蜓鷹去做信使,就被他嚴詞拒絕。 雄蟻這條路走不通,主角還想過怎麼提高普通工蟻和兵蟻的智商,畢竟有過小秘這種先例。 不過這涉及到雄蟻、雌蟻和兵蟻、工蟻之間的差異,主角現在還不清楚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四者之間在地位、體型、力量和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