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在林家的佃戶中找了一戶獨子意外去世的人家,送給他家做了孫子。這一方有了可以養老的孫子,一方有了肯定會疼愛孩子的爺奶,算是兩利的事。

林如海聽到了賈敏的處置方式,也說她做得甚是妥當。

時疫的陰雲算是徹底過去了,城中又漸漸恢復了往日繁華的景象。

林如海請了個經驗豐富的老舉人上門坐館,教黛玉和林璟讀書。

這位老舉人過去開過私塾,教出過不少的秀才和少數幾個舉人,教育的經驗甚是豐富。只不過年紀漸漸大了,精力不濟,自覺無力再教一屋子學生了,不想誤人子弟,這才關了私塾在家養老。

林如海請了他來坐館,只用教林璟和黛玉兩個學生。黛玉根本不用參加科舉考試,也就是老舉人只需要對林璟一個人的學業負責。王舉人覺得這份工作不錯,就接了下來。

林如海也是吸取了教訓,在時疫爆發之前,賈雨村就給他漏過口風,還想在仕途上拼搏一把。就是沒有時疫的事,賈雨村也是不會在林家久待的。

其實林如海還沒有自大到一定要找一個二榜進士給自己的兒女做先生。

只不過是那時候想要給黛玉尋找先生的時候,就有人推薦了這個賈雨村。

林如海一看,是個二榜進士,那學問自然是不用說的。罷官的理由是因性子疏狂得罪了上官?這也不是什麼貪瀆之類的罪名,不太讓人忌諱。林如海也只以為賈雨村是性格不夠圓滑,才得罪了人。所以就請了賈雨村來家裡做西席。

那時候林如海沒有想太多,碰到一個看著不錯的就請了回來。現在想想,賈雨村還很年輕,自然在仕途上還有追求,並不會因為一次罷官就心灰意冷不想做官了。甚至連那些年輕的秀才和舉人,即使為了生活所迫出來教書,他們最終還是要科舉做官的。即使在林家坐館,也不會專心教育學衡,而且也做不長久。

總是換新的先生,可並不利於自己的一雙兒女的教育。因此林如海這次就特意找了一個老舉人,能一直教導到林璟考取秀才或者舉人功名之後。

這個老舉人名聲很好,最重要的是,林如海聽說他脾氣很好,不會輕易責打學生。

林如海都快人到中年了,才得了這一雙兒女,哪怕嘴上不說,心裡確實極其疼愛的。哪裡捨得把一雙兒女送到極其嚴厲的先生手裡。而且王舉人年紀大了,對男女大防就沒有那麼顧忌,黛玉年歲大了之後,仍舊可以跟著王舉人讀書。

第二次請西席,林如海算是考慮的十分周到了。

至於林璟考取了功名之後,想必那時候林璟也不再是頑童了,再出門去讀書林如海也就不那麼擔心了。江南有出名的白鹿書院,官府有官學,京城有國子監,都是可以讀書又可以積累人脈的地方,不愁林璟沒有讀書的地方。

至於現在,因為林家數代單傳,林家就林璟這一根獨苗苗。就算知道城裡有一些口碑很好的私塾,林如海也是不放心送自己的幼子出門去讀書的。

所以還是請了先生在家坐館,他和賈敏才能安心。

雖然以前的先生是個二榜進士,現在的先生只是個積年讀書的老舉人,但是黛玉反而更喜歡現在這個先生。

黛玉以前只是跟著賈雨村讀書,看著尊師重道,卻從不會主動問先生什麼問題,也與先生並不親近。現在面對這個先生,黛玉卻顯得活潑了許多,會問很多詩書上的問題,也會和現在這個先生說很多她自己讀書的理解。

黛玉雖然很小,卻已經有了做姐姐的樣子,不僅自己認真讀書,還會監督弟弟讀書和做功課。

黛玉是個姑娘,林璟才三歲多剛開始啟蒙,因此他們現在每天只上半日的課,做完功課還有許多玩耍的時間。

林家不缺錢財,不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