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一次上朝奏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袍上金線所散發的盈盈光澤,瞬間將場上大批官員視線吸引而來。
待看清兩人身份,有人眯了眯眸子,有人露出好奇,還有人忍不住浮出憤恨神色。
幾次京師官場動盪,加上江南官場地震,著實是讓不少人大失利益,也讓不少裙帶關係崩於毀滅,不得不斷尾求生。
加上勳貴這個實在不討喜的身份,場上相當不少的文官心裡強忍不痛快撇開視線。
不過,這終究不是所有人。
讓人大大意外的是大九卿之一,都察院都御史楊大人,在那對叔侄路過之時,居然主動抬手招呼。
楊都御史的兒子因為魏王世子至今仍被押獄,楊家也因此被陛下斥責,一度名聲不穩。
且京師官員誰不知曉楊都御史與前丞相秦成林曾是同窗,初為官時還一度相互扶持,兩家甚至差點結為兒女親家,如果不是因為楊都御史生的是兒子而非女兒。
楊都御史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素有賢名,不少人視之為榜樣,如今竟因為林家勢大而屈腰,眾官臉色有些不好看。
楊洽對此好似不聞,與魏王世子相互見禮之後方才分開。
林淵與叔叔林恪來到武官序列,走到首。
眾官等著午門開啟,已經按照各自官階官位心裡有數站好,文官一側,武官一側,各兩大列。
武官兩列分為武將與武勳,林淵走到武勳之首,與武將之首司隸府牧鍾會並列,長興侯林恪則站於林淵身後,六大國公都已年高被特許不用上朝,子嗣倒是來了,大都督府三品掌刑官韓渠站在武將隊伍,看到自家準女婿位列武首,不自覺將胸膛挺了挺。
勳貴行列裡的侯、伯、子、男,武將行列的眾將對此都沒有意見,分散在文武中的宗親們也沒意見,倒是不少站在隊伍裡四處暗暗掃視,彷彿要隨時糾錯的清流士人對此大為皺眉。
年紀輕輕,毫不謙讓,更無長幼尊卑,敢與司隸府牧並列。
鍾會大人官階、修為都是一等一,若不是因為謙慎甚至可以晚到,身為後進晚輩、在司隸府位居佐官,竟如此不懂禮數。
這下原本不被京師動盪牽連,自認清高的清流們也對這位塞王世子不喜起來。
一句話沒說,一個眼神未有的林淵,一來忽然就得罪場上一半人。
午門轟隆隆開啟。
林淵邁出腳步,第一次以此種形式跨過,目光平視前方,心頭默默數著腳步。
他以武勳之首身份上朝,而非以左卿身份,不能也不該落後司隸府牧,如果魏王林硯在這兒也同樣如此。
不過他也沒有超過旁邊這位中年男子,肩膀與他保持平行。
林淵身後的長興侯林恪靜靜注視身前兩道身影,眼前不禁一恍惚。
仿若看見年輕時還是魏王世子的大哥,與當時還是太子的元朔帝,一起跨過這道殿檻。
林恪清醒過來,心中生出不盡感慨,默唸不知此生有無機會見到大哥與侄兒一同跨進此間朝堂。
然而塞王無召不能入京,怕是成了奢望了。
大殿巍峨,丹陛神聖,寶座莊嚴。
於此等規模朝會,坐在那個位置的人就是這片天下名義上的執掌者,理當高於所有人。
這是最初的約定,也是此天下執行的準則。
或許也因為此,本有資格晚到的府牧鍾會也刻意保持了正常。
林淵也看到平日一向隨和親近的皇帝,維持出了該有的神聖姿態。
各部各府各衙恪守位置,拿出禮法上規定的神情。
奏事有條不紊,有專門的糾察御史在殿中四處緊盯。
皇帝照例宣佈了幾項早已定下的大事,這場朝會便進入自由奏事。
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