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意——上萬名“鬧事”的移民上華山祭奠山神,那將會是怎樣一種情形!這種情形造成的巨大聲勢和“政治影響”別說一個小小的史縣長,就是渭南或者西安的官員也未必能承擔得起這個責任。劉懷榮提出這個要求,不過是針對史縣長的虛情假意的一種回應,說完也就沒有記在心上。不料,第二天,史縣長通知劉懷榮,“地委、行署領導同意你們16個領頭的去華山。”
“其他人呢?為什麼不讓所有移民都去?”
“去多了不安全。”
“什麼不安全,是想把我們領頭的與移民分開後再一網打盡吧?不去,不去了!”
劉懷榮話未說完,便拂袖而去,走出老遠,史縣長仍站在那裡皺著眉頭望著他的背影直搖頭。
如此“囂張”的劉懷榮、陳文山、苗福群、王福義等人的行為促使當地政府加緊了對返庫移民的驅趕。清明祭祖事件後,當地政府就開始派員說服和動員四大“司
令”及他們手下的大小頭目返回安置地,但這種說服動員的效果微乎其微,動員幾個月,幾乎就沒有一個移民回安置點。這種沒有效果的動員說服迫使政府幹部們採取強硬措施。
1982年中秋前後,整個渭南地區一直處於緊張戒備狀態。原華陰市政法委書記李集新至今還記得渭南地委書記、專員親自坐鎮督戰,如臨大敵一般調兵遣將的情景:全地區九個縣市,不管有無移民,不管是安置縣還是移民縣,到處都在動員,到處都在調動人力物力前去庫區參戰。鄉鎮街道或村裡的大喇叭裡不停地播放著領導的講話:“對那些不聽勸告,不肯回安置區的頑固分子,就是抬也得把他們抬回去,兩個人抬一個不行,就去四個人抬,抬不動就用車拉。我們就是要實行人海戰術,大兵團作戰,徹底挫敗這些非法返庫者!”
有移民參加返庫的各縣任務更重,渭南地區要求:自己的小孩自己抱,凡有移民的地方,要自掃門前雪,各拉各的人。為了完成任務,這些縣各村社的幹部、基幹民兵全部集中到了縣裡,各級黨政機關除了留下守門的,其餘人員全部傾巢出動,縣委書記、縣長帶隊指揮,各鄉書記、鄉長分別帶領人馬、車輛奔赴庫區,一時間,條條通往庫區的道路上車輛轟鳴,塵土飛揚,大批車輛、人員擠滿了大荔縣城,也擠滿了華陰、朝邑灘頭,到處是人聲鼎沸,馬鳴車叫。
這種兵臨城下的陣勢極大震懾了那些沒有見過世面的移民,他們驚惶地奔走相告:“政府軍來了!要把我們全部抓起來……”
驚惶的資訊者像瘟疫一樣迅速在移民中傳播,幾個“移民定居點”的人無不驚恐萬狀,慌作一團,有的甚至開始收拾行裝,準備逃跑。開初,劉懷榮還試圖穩住陣角,他召集幾個小頭目開了個短會,讓大家分頭去安撫穩定惶恐的隊伍,同時,劉懷榮還派人前去大荔和朝邑聯絡苗福群、陳文山等人,約定三處結成同盟,相互支援。但不想,苗福群、陳文山等人也已被“政府軍”分割包圍,自身難保。
轉眼間,清明祭祖聲勢浩大的移民隊伍失去了昔日在鬥志和力量上的優勢,與“政府軍”短兵相接後,很快就節節敗退,最後被其團團包圍在各自的“指揮部”附近很小的範圍裡。然後,“政府軍”將那些擁在一起哭爹叫孃的移民一個個撕扯開,抬手抬腳地將其拖到一旁,連同他們的鍋碗瓢盆和充滿汗臭氣的衣物、被子扔上汽車強行拉走……
最後,高聲叫罵的劉懷榮被史縣長指揮人從“總指揮部”拖了出來。
與此同時,朝邑灘的苗福群也在他的“指揮部”裡與大荔縣公安局長進行了一番無畏的叫板和對峙,最終被一群公安人員抬胳膊搬腿地硬塞進了為他準備的專車。而在這之前,陳文山、王福義和他們的部下們已在“政府軍”的押解下行進在返回澄城與蒲城的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