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唉,我本將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趙檉可憐兮兮地看著趙信說道。
“去,去,想吟詩去找您的朱家姐姐,她可是對您思念的緊啊,巴巴地等您回京成親呢!”趙信看王爺越說越不像話,板著臉說道。
“唉...”趙檉的心情一下又變壞了,沒了繼續和趙信調笑的興致,自己現在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那個可憐的朱姑娘,自己如果逃婚或是拒婚,只怕以那朱姑娘多愁善感的詩人氣質,只有鬱鬱而終一條路了,可跟著自己這個只會剽竊後人大作的詩人怕也會很失望,現在他有些害怕見到這個無辜的人。
“二爺,您生氣了...”趙信看王爺忽然沉默了,湊過來小心的說道。
“沒有,忽然又想到些事情罷了!”趙檉擠出點笑容說道,“趙信,你說我們在靈夏地區也實施羈縻策略,是不是能取得長治久安的效果?”他轉移了話題,談起了正事。
“二爺,要我說,羈縻政策雖然能維持這些蕃族地區的歸屬和穩定,但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發展來看,常常會引發內部動盪和叛離zhōng yāng的行為,李繼遷叛國立夏就是前車之鑑,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府州的折家就一直忠於大宋!”趙信想了下說道。
“嗯,你說的有理,實施羈縻政策,確實是動盪的隱患!”趙檉點點頭,他也曾在和州具體cāo作過,知道其並不完美。
羈縻政策的核心是因俗而治,即保持少數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由少數民族領自己管理。從效果看,羈縻制度的實施只能暫時維持這些地區的歸屬和穩定,有效節約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影響力,但是這種政策會加大邊疆地區的離心力和強化個體民族的自我認同;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這種制度制約了羈縻地區的發展,導致邊疆與內地因經濟水平和管理制度相差太大而產生新的邊境危機。
折家之所以這次用‘美人計’給自己下套,極力想促成聯姻,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個是迫於經濟壓力,他們最大的財源便是與西夏的邊境貿易,現在和州、夏州和豐州地區全部歸宋,府州成為內地,其經濟地位必定下降,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乃至不足以維持其統治,不得不另闢蹊徑;另一個是西夏戰敗,府州的戰略地位也會下降,其抵禦西夏侵略的作用也隨之減弱,他們擔心zhōng yāngzhèng fǔ藉此撤蕃。所以急於和皇家聯姻,從而獲得向外發展的機會,繼續保有其擁有的世襲罔替的特權,而一旦要求無法達到,就有可能引發叛亂。
“那二爺認為如何才能鞏固邊疆的長久之計呢?”趙信問道。
“屯墾戍邊,千古之策!”趙檉想了下說道,只有移民屯墾才能長久的解決這個難題,這是一種寓兵於民、兵農合一、以勞養武、勞武結合的軍政制度和經濟制度,不僅古時常用,即便是他的前世依然在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西北邊陲,遠離中原經濟中心,路途艱辛,遇有戰事,運糧非常困難,如果長期靠內地供給軍糧,不僅zhèng fǔ財政難以負擔,而且還會有斷絕糧餉的危險,士卒不患戰,患飢,戰爭也往往因此而遭遇失敗。因此,有效進行屯墾才是解決前線將士軍糧問題的重要渠道。
另外屯墾不僅能成為供應前線士兵糧草的保障,並且可以成為穩定社會、發展經濟、融合文化的重要策略。邊疆屯墾實施的是以兵屯為主,民屯為輔的政策,士兵墾荒積穀,伐木造屋,他們攜眷駐守,會逐漸演變成為土著居民,與後來的移居的漢民構成以漢族主體居民。當地的蕃部也會因為與漢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