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其是幾隻酒杯,上面燒著藍銅礦製作的釉,因為技術不過關,藍色的銅彩顯得一縷一縷的,但反而使杯子有了一種靈動的感覺。
孫周從酒瓶中倒出幾杯酒………趙氏釀的酒是過濾酒,所以酒液非常清澈。孫周端起了杯子,自嘲的笑了笑:“我聽說楚國的子反因為一袋子酒誤了事,被迫自殺,不知道我今天會不會因酒誤事。”
眾人不敢回答。
孫周輕輕抿了一口酒,滿意的點點頭,將其他幾杯酒推到三人面前,輕輕說:“今日我們不妨做脫冠之會,各位隨意點。”
趙武放下拘束,摘下帽子放到一邊,端起酒杯,衝孫周亮了亮,而後也學著孫周那樣文雅的輕輕一抿,將酒杯又輕輕放了回去。
孫周笑了:“既然是脫冠之會,武子與我年紀相差不大,咱何必像大人一樣做出一副老成樣。”
趙武笑了,立刻隨意的盤起腿來,回身招呼手下:“去軍營拿個小炭爐來,再拿一些我們製作的肉脯與鹹菜,快點,我們這裡等著下酒。”
受到趙武動作的感染,齊策與師偃也將帽子脫下………所謂脫冠之會,意思就是把帽子摘了,不要講官職品級,散開頭髮,無拘無束的平等交往。
趙武一邊喝酒,一邊心裡感慨:這春秋人怎麼成熟的如此快?面前這位孫周公子只有十三歲,卻長得一雙老人的眼睛,他雙眼裡透出唯有老年人才有的穩重,反觀自己,雖然平時竭力裝深沉,可總忍不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對面的周子要求舉行脫冠之會,他居然不加推辭就接受了,而且立刻付諸行動……
今天,趙武來見孫周公子是齊策的建議,齊策接到門衛的傳信後,他便給趙武分析:現任國君在這場戰爭中一無所獲,竟然打起了臣子的主意,如果國君如此繼續下去的話,恐怕國內的怨氣就會很大………晉國是卿大夫執政的國家,卿大夫們不止一次做出了弒君行為,其中也包括趙武的祖父趙盾。所以,如果國君真觸怒了整個卿大夫階層,晉國的大臣動起手來,是毫無心理負擔的。現在,問題就是由誰先發動。
一旦現任國君不思悔改,那麼接下來四大家族之間又是一場血淋淋的搏殺,其後誰來繼承國君的位置,這就是個問題。而孫周離晉國最近,沒準這小孩子私下裡跟卿大夫們都有溝通,所以,趙武應該接受這小孩的邀請,順便回拜一下對方。否則的話,對方致意了,自己做出拒人千里的姿態,反而對家族發展不利。
孫周慢慢的飲完一杯酒,放下酒杯詢問:“我聽說,有傳聞你擊殺了潘黨,其他的話不要說了(勿論其餘),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孫周說的這話很有藝術,重點在“勿論其餘”。
如果趙武擊殺了“天下第二”的潘黨,這是一件大功。鄢陵之戰上將近三十萬人決戰,晉國雖然戰勝了,但絕世猛將魏錡陣亡了。除了魏錡射傷楚王外,晉國其他值得炫耀的戰功,都似乎與趙武有關,比如公子伐的被俘,更有潘黨的被擊殺。
如此的功臣不加獎賞,自己的國君還吞沒了對方三千多名戰俘,這件事傳揚出去,不僅晉國國君將成為列國的恥辱,連晉國的卿大夫都將成為整個封建階層的公敵………因為,在國君違反“有功必賞”的基本原則情況下,整個晉國的卿大夫階層竟然沒有一句勸阻的話,反而自己抽身回國,留下這位功臣繼續戰鬥,這是何等的笑話。
故此,當趙武擊殺潘黨的傳聞傳至晉國後,所有人的臉色都古怪起來了。國君首先想到自己當初接受趙武的獻俘,立刻匆匆躲入帳後,都來不及聽趙武彙報他追擊的情景,自己也覺得丟人現眼,而卿大夫們想起自己急急忙忙的趕回國內,留下一個小孩子待在鄢陵戰場,而且這位小孩還是剛立下了大戰功的小孩,也覺得無面目談論此事。所以,潘黨被擊殺的傳聞雖然傳遍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