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不多。所以,只要吳國要找人哭訴、要尋求結盟,甭問,最近它又被楚國揍了個鼻青臉腫。
吳國被人揍,晉國正中下懷。悼公馬上又命令公族大夫荀會到淮上去接吳王,千叮嚀萬囑咐,要求荀會態度一定要恭敬,要小心撫慰吳王那受傷的小心肝。吳國每次戰勝楚國就稱“王”,失敗後找中原老大哭訴的時候,就去掉王號,估計那廝現在又是“吳君”了。
考慮到齊國的大國地位與不遜態度,召集他來結盟的人選也幾經選擇………“晉國第二才子”士匄受命出使齊國。士匄對齊國的通告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華,在春秋這個詞彙貧乏的時代,士匄話裡有話的說:“寡君派我前來,是因為現在局勢不穩,大家對於災禍缺乏防範。寡君希望和兄弟們(各國國君)見個面,商討對付不服從的國家,所以特意派我來請求結盟,敬請貴國君主光臨會盟。”
士匄是晉國除了魏相(呂相)之外,第二位文采斐然的能言善辯之士,他這番彬彬有禮的話隱含著濃重的威脅味道,大有齊國不屈服,晉國就立即動手的意味………這行為,在現代來說就是:找茬、為戰爭尋找理由。
齊靈公聽出了士匄的威脅意味。他自己不願去當晉國人的聽差,但現在是緊要關頭,在非常時期,齊靈公總是很乖巧聽話的。於是,齊國大子(長子、世子)光受命代表齊國,立刻動身前住雞譯參加盟會。
當晉國國君緊張籌備盟會時,新軍正在歸心似箭的向國內趕路。這天,大軍穿過棘門,新軍士兵像往常一樣解散,作為正卿之一趙武不能直接回家,他必須先去元帥府交卸軍務。
此時,晉國國內,卿大夫們幾乎都隨國君出戰了,留守的唯有元帥韓厥與士師(大法官)士弱。
這次見面,七十多歲的韓厥腰明顯佝僂了許多,他從如山高的竹簡裡抬起頭來,打量了一下趙武,欣然的說:“你在虎牢城的行為我都聽說了,做得很好。虎牢地處中原腹心,實在是物資交匯的好地方。如今各宗族都窮困不堪,你在虎牢城幫助晉國卿大夫們出售剩餘物資,使他們得以喘口氣,功在於國,我很滿意。”
韓厥的身邊,韓起一臉苦相的從竹簡堆中探出頭來,苦笑著衝趙武說:“武子,你回來了就好,快從你趙城學宮調一百個學生來,這些案牘工作實在耗費人的精力,我受不了了!”
司法官士弱也滿臉苦相:“武子,你們走後,所有的擔子都壓在我們頭上,每日裡傳送的竹簡文書有數十車,我等三人哪裡看得過來?武子,快把你的學生調過來一些,再這樣下去,我也要發瘋了!”
趙武拱手向韓厥祝賀:“元帥,我在路上接到訊息,說鄭國投降了,此外吳國也將參與盟會,我們終於又稱霸了,國君目前正在雞澤籌備盟會事宜,所以。。。。。。。”士弱接上趙武的話:“所以,我們這幾個人要忙到國君把盟會開完了。”
韓厥神色平靜的放下竹簡,輕輕的說了一句:“我晉國終於又稱霸了!”
國家稱霸,這就是執政的功勞。晉國自景公開始,在楚莊王的攻擊下暫時失去了霸主地位,其後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到了悼公這一代,在韓厥擔任元帥期間,晉國再度稱霸,這也意味著韓厥的個人事業達到了頂峰。才剛擔任元帥三年,就取得了前兩輩人幾經努力夢寐以求的成果,韓厥要說不激動,那是客套。
稍停,韓厥又評價:“副帥荀罃主持盟會,這很好。我已經老了,荀罃還年輕(五十多歲)。由他主持盟會,才能更好的將晉國霸業持續下去。阿起,來,替我書寫一份賀詞,送給國君。”
趙武在旁邊搬了個座,輕輕的坐了下來,繼續說:“我路過魏地的時候,見過令狐頡,當時令狐頡已經陷入了彌留,可惜我軍令在身,不能替令狐大人送終。”
韓厥抬起眼來,深深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