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亂的發放徵召通知的時候,趙武悠閒地帶著部隊,慢慢北上。路上還有閒情視察各地的春耕情況,以及築路隊的進展。
三月底,趙氏與魏氏的軍隊在通城合流了。如此,新軍算是整裝完畢。雖然新軍整裝完畢,但依舊是半支軍隊。不過新軍的主將、副將卻沒有半支軍隊的覺悟。趙武與魏絳站在通城校場,魏絳滿意的看著自己的隊伍,頻頻點頭:“咱這支隊伍拉出去,即使跟楚國半個國家的軍隊打一場,雖然不能保證勝利,但總不至於落荒而逃吧!”
魏絳說這話,是因為魏家知道趙武的習慣,他們拉出來的軍隊也都是甲士。魏氏本來就以製作盔甲著名,這個家族擁有的甲士數量比國君還多。現在他們拼盡餘力,也是湊出了一千五百重灌甲士,不過他們甲士的鎧甲質量明顯比不上趙氏,然而這也足夠了。晉國是霸主國,數百年積累之下。前任國君晉厲公去世的時候,手頭只有八百甲士。所以,新軍總數達四千五百人的純甲士部隊,是一股足以屠滅小國的力量。
韓起贊同。魏絳看了看趙氏的軍隊,又哀嘆:“落伍了,落伍了,原先我魏氏的甲士稱雄列國,但如今,我們在本國都比上趙氏了。小武,知道我為什麼選擇在通城匯合嗎?”
趙武在人面前只會裝憨厚:“嗯,只有這裡你我兩家的領地相臨,不是這裡,還會是哪裡?”
魏絳搖頭:“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想當初鄢陵大戰,只有士燮看到了晉國政治上的憂患。果然,其後不久,國君被殺了,晉國動盪。衝入楚營時我們其他人只顧慶祝,誰也沒發現,我們當中還有一人也是清醒的,就是你!你小武在別人狂吃楚國稻米的時候,悄悄地給自己留下了稻種。後來我們寡君被殺,國內亂成一團,各家族人人自危,你小武卻在悄悄的種大米。如今效果呈現了,大家都在餓肚子,只有你家武士,肚子裡塞飽了雞鴨與大米,一點未曾捱餓。士燮的智慧人人都知道,但在我看來,你的聰明不下於士燮。你倆的區別在於:士燮把話說出來了,你只做不說。”
在封建時代,每個人的領域劃分的很明確。魏絳張口評論趙武的財產問題,這是越界行為,很不恭敬。但魏絳向來有智者之名,他這麼說,肯定是因為逼急了。
韓起插話緩和氣氛:“你魏家在通城與趙氏毗鄰而居,我聽說你這是向國君特地要求的,是不是想學趙氏的種稻技術,想學就說嘛!以武跟魏家盟友的關係,怎會不告訴你。”
魏絳不客氣:“我也在琢磨,按說我魏家與趙氏、韓氏關係也不錯,怎麼趙氏支援韓氏,怎麼不想著順便支援一下我魏家。起子,這次你去趙城送動員令,我聽說韓氏的武士從趙城拉走了數萬雞鴨,還運走上千石糧食。韓氏有存活趙氏之恩,我魏氏不敢跟韓氏比,但趙氏剛剛復立的時候,我魏氏也支援過奴僕與農夫,還有大量武士。所以我不要求別的,請趙氏傳授我們種植稻米的技術,以及建設雞陂鴨城的技術,以後我們自己動手,養活自己。”
趙武沒提魏氏當初那些所謂的“支援趙氏”的物資是他用東西等價交換而來的。魏家雖然是貴族,但這個家族向來有顛倒黑白、強詞奪理的傳統。“春秋第一辯手”就在魏家,跟這樣的人講理是自找蹂躪。“我趙城有一座學宮,這些技術都在學宮裡公開教授,絳,我沒有特意對魏家隱瞞什麼?”
魏絳嘲諷:“我要是把人送到你的學宮裡,那還算我魏家的人嗎?我聽說你的學宮今年設定了新制度,你叫做“實習”。得了吧!別人看不出這裡面的圈套,我怎會看不出來呢?白給你家幹七年,七年裡頭步步升遷,等七年後,趙家的事情幹熟了,官也足夠大了,誰還再想回到原來家族?”春秋人不傻。
趙武繼續裝傻:“我原來只是想,學宮裡的人享受我家的優待,吃了我家的飯,總得乾點活吧!再說,書本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