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開墾一片莊稼地來。三百畝地十匹馬,每年按賦稅標準出一名武士、七名僕兵奴兵,服役三到六個月(按《國語》記述標準),養活家裡人不發愁了。”
剛才提問的許兵很納悶:“為什麼要在甲氏附近劃功田,我們可是許國人啊!”
引得剛才算賬的許兵“哧”的一聲:“你還知道你是許國人?咱們國相終究是晉國人,國相離職之後呢?國中的公子、公孫,會眼看著我們開墾的土地不動手?所以我一定要把土地劃在甲氏。咱國家跟甲氏沒有明顯的國界,咱又是追隨國相的老兵,到時候,公子、公孫如果煎迫的我受不了了,我乾脆向趙氏尋求庇護。那時候,連家都不用搬,我就是一名趙人了。”
附近的許兵一起點頭:“說的不錯啊!這要按國相的話,叫做……先進經驗,咱一定記住你今天說的“先進經驗”。”
許兵正在談論,身側走過了幾名騎兵,這些騎兵,騎在一匹馬上,身後長長拉著兩三匹馬,如今這些戰馬上,堆滿了繳獲物,馬上的戎人騎兵,響亮的甩著鞭子,馬蹄濺起泥土與積雪,濺到了許人身上。
“啐!戎人就是戎人,一點禮貌都不講。我聽說晉人行軍佇列不允許超越,他們這樣超過我們,又算什麼事?”一名許國人抱怨說。
“噓,悄聲點,昔日趙盾曾娶過狄女,咱們國相大人趙武身上也有戎秋的血脈。所以,這些戎人騎兵被晉人算作“趙人遠枝”,分享的戰利品份額都比我們高。怎麼說,人戎狄可是正式承認國相是他們的“戎子(部族首領)”。我聽說,他們將官的待遇比趙人步兵還高。國相稱他們為騎士,只比車士略低一等。”
“狗!我聽說正式的騎士還是趙兵,這些戎人只能算騎卒,在趙兵正式的騎兵佇列中,他們只能當輔助兵。如今,趙氏本族的騎兵連番作戰,這次沒能南下參戰,結果輪到這群戎狄人耀武揚威了。”
這話才說完,路過的一名戎人軍官揚了揚鞭子,用清晰地趙語回答:“許國人,我可是趙氏學宮出來的正式武備生。趙城學宮出來的武備生,國家武宮也是承認的,所以,我是晉國正宗的“軍都尉”,見了軍都尉該怎麼做,知道嗎?”
許國人慌忙行了個軍禮,不吭氣了。他們雖然不服氣,但必須承認:晉國人天生高人一等。
隊伍長久的沉默,過了一會兒,剛才算賬的許國人悄悄說:“不知道我把土地開墾出來,立刻向趙氏報備,趙氏能不能拿我當自己人看?”這個問題大家沒有回答,不過,所有人都暗自記在心中。
當年十二月底,晉軍抵達國都,穿越棘門。與此同時,鄭國農夫越界進入宋國領地,在宋國左師向戎所屬的封地裡整理溝渠,貌似準備播種。左師向戎暴怒,組織家族武裝進行家族報復,向戎揮師侵入鄭國,大肆搜捕邊境地區的鄭國農夫,大獲全勝而回。
鄭國卿大夫得到訊息,大喜過望,子展說:“戰爭理由有了,我們現在可以出兵伐宋了。我們一旦伐宋,諸侯必定立即討伐我國,等那時我們再表示順服,同時向楚國求援。楚軍來了,咱們再附楚,並加倍賄賂晉軍,就可以免於禍患了。”於是,鄭國發出征召令,動員全國軍隊。
此時,新田城中,欒黶正代表出戰的軍隊,向國君獻俘,因為他是聯軍統帥。另外,其餘出戰的部隊都是外國人,晉國人好面子,不願外國人出現在獻俘典禮上,所以遠遠地支走了外軍統帥趙武。
趙武在棘門附近解散了戎狄人,而後領著許國人向甲氏開拔,穿越甲氏南部,抵達邯鄲之後,他稍作停留,接受家臣的彙報。
武清首先上來彙報:“主,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進攻中山國。如果,明年沒有較大的戰爭,我們就在中山國邊境製作事端,引發中山國的入侵,而後發動家族報復。我認為憑藉我們的力量,能一舉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