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看了一眼程鄭,繼續說:“解決的方法無非四個字:開源、節流。先說開源我聽說南方的楚國受災並不嚴重,另外,宋國人一向與楚國藕斷絲連,我打算收集以往徵稅裡各國繳納的珠寶玉器等奢侈品,委託宋國執政子罕,向楚國商人採購糧食,而後雙方在虎牢交易。另外,我打算派出船隊,在河上、海里捕撈可以充飢的肉食,以代替糧食充飢。

所謂節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熬過眼前的困難是最重要的,如今人都不夠糧食吃,哪有心思顧及牲畜,我準備除了留下少量的種苗,把國內的雞鴨豬全部宰殺,另外還要宰殺部分戰馬與牛,以節省飼料,增加肉食……”

“不可!”中行吳大叫:“我晉國稱霸於天下,所以我們可以讓天下來負擔我晉國的災荒,靠的是我們的武力冠於天下。如果我們宰殺戰馬與牛,我們的軍事力量削弱了,列國還會乖乖向我們納徵嗎?”

趙武緩緩的提醒:“非常時期!”

據說戰國時代,當秦趙爭雄到關鍵時刻,趙國的戰馬沒有飼料,趙王下令把趙國剛長出的麥苗全部割了餵馬,使得趙國一戰成功,緩回了力氣。非常時期,就要有“捨得”的勇氣。

韓起知道趙武打算做什麼,他舉雙手雙腳贊同。於是他開口說:“人存地存,人亡地亡!非常時刻,只要我們的百姓活下去,我們晉國的國力就沒有損傷。牛羊少了,大不了我們再去狄國掠奪,大不了再勒逼附庸國進獻。”

趙武馬上接過話題:“沒錯,關鍵是怎樣熬過這場大饑荒,諸位今日宰殺多少牛馬,我承諾,事後如數補償你們。”

這場大會範鞅沒有參與,事後,晉國卿大夫將討論的策略一一公佈,晉國公卿大夫齊聲稱讚趙武推出的這一連串策略充滿了仁義。當然,晉國在如此危難的時候,晉國大夫忙於討論如何度過難關,也就顧不上參與先元帥範匄的葬禮了。這點連範鞅都不敢抱怨,因為細說起來,晉國現在的天災也有人禍的成分。按照趙武當司徒時建立的水利灌溉體系,範匄如果在災荒初始時著手防禦,不會讓百姓過得如此慘痛,晉國公卿現在是在替範匄擦屁股。

然而,給範匄擦屁股遠遠沒有結束。數日後,範匄落葬九原,趙武領著公卿大夫迴轉。範鞅領著一個貴族模樣的人前來見趙武,他向趙武引薦:“元帥記得上次我們討伐齊國的時候,曾經招引了部分齊國大夫嗎?……這位是齊國大夫烏餘,他的封地在齊國的廩丘(在今河南省範縣),上次他舉廩丘投靠晉國,我父接納了他,把廩丘納入我晉國的領土,可是一直沒有正式確立烏餘的爵位。元帥,烏餘攜帶廩丘投入我晉國,也算是為我晉國增加了領土。我父親去的倉促,今後廩丘的事情。就請元帥處置了。”

趙武翻了個白眼,範匄死的倉促嗎?齊晉一戰過去多少年了,齊莊公用一年的時間熬死了自己的父親,殺死了自己的繼母,砍死了自己的兄弟,然後把齊國的君位奪到自己的手中,最後又來偷襲晉國。人齊莊公萬里偷襲,都已經逃回國去了,範匄還沒有處理完一位小小齊國大夫的封地問題?

趙武一陣冷笑。範匄這是貪慾又犯了,他想把烏餘納為自己的附庸,順便將烏餘進獻的領地當作自家的小金庫,準備好好享受幾年……但現在範匄突然去世,烏餘不願意了:當初我賣身投靠就是圖狗仗人勢的,你範氏拿走我的領地,讓我附庸範氏,總得有個說法吧?於是,範鞅不得不向趙武揭開了謎底。

不過,細論起來,士匄做的事,大方向也沒有錯。晉國就是要吸納齊國叛逃的臣子,兼併對方的領地,以此悄悄向齊國擴張。這是趙武與範匄商定的擴張策略,唯有這樣的蠶食政策,才不觸及春秋時代的封建規則,不損害其他國家的君權。當然,其他國家的君權也損害了,只是齊國是敵國,他向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