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財富都因此被搜刮一空,而且他們還要掏出幾十年的積蓄來補貼。因此,楚國經濟崩潰,不得不向齊國屈服,還要懇求齊國繼續高價向他們賣糧食。”
趙武點頭進一步解釋:“貨幣手段的操控,遠比管仲的純商品手段要深奧。現在楚國人懷揣著黃金,還沒有醒悟過來,我怕他們哪一天醒悟過來,會利用手中豐厚的黃金儲備把持著我國的財政。所以,我們必須把戰線推進到郢都,逼迫楚王屈服,並獻出足夠的黃金,換取我們退敵。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不管有多麼艱難,我們也要打到郢都去。”
中行吳一挺胸膛,倔強地說:“元帥,不管你多麼艱難,我一定把軍隊帶到郢都城下,我就是爬也會爬到郢都城下。”
第二天,薄霧升起,趙武在家臣的陪伴下,來到沈國國君的後花園。他一邊活動手腳,一邊四處張望,並隨口與家臣閒聊:“齊策,這裡的早晨霧氣可真大,看來南方一點沒有見到乾旱。想當初,我們國內大旱的時候,我真有點擔心,就害怕在我們苦度饑荒的時候,楚國人趁機恢復了國力。”
齊策學著趙武一貫的動作,聳了聳肩:“主,其實所謂的天災。一般都源於人禍。哼哼,如果剔除了人的因素,那麼災害就不稱其為災害。比如我們晉國,在大旱之年整修溝渠,四處開工建設,把整個國內弄得像一座大工地。要在以往平常年景,我們這麼做不免要讓人指責我們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消耗民力,以至於民不聊生。但這次千年一遇的大災,我們卻依靠這種大興土木的“浪費”,奇蹟般地度過這場千年罕見的大災荒。所以看來,上天降下的災荒不是災荒,人制造的災荒才是真的災荒。”
趙武沉思了一下,他一邊欣賞著沈國國君庭院裡的花木,一邊回答:“你這話也有道理啊!你知道過去大興土木為什麼對百姓是一場災難,而我們這次大興土木,老百姓不僅不感到苦難,反而因我們的大興土木而歡欣鼓舞,巴不得我們做的再多點,再多點?”
第二百四十一章 挺進胡國
齊策一笑,順手揪下一片葉子在手要捻動著,回答:“其實,這問題我早考慮過了,以前我們大興土木動用的是百姓的賦稅,百姓承擔勞力任務,不僅沒有收入,反而要自己承擔六個月的糧食。而這次我們大興土木,老百姓並不是免費勞動,他們不僅在工地上獲得了收入,還有部分餘錢養活自己的家人。簡單的說,過去的大興土木是在奴役老百姓,承擔勞役的是一群“奴”;現在的大興土木是僱傭老百姓,承擔勞役的人我們視同於他“國人(自由民)”待遇;我們新建的工程越多,老百姓因此獲得酬勞越多……這拿錢的事情,老百姓怎會不希望多一點?”
齊策手裡搓動著的那片樹葉給趙武很熟悉的感覺,他一邊努力在腦海中回憶,一邊隨口回答:“不錯,奴役,這個詞用的好。過去大興土木,使用的制度是奴隸社會下的“義務”勞役制度,而現在大興土木,使用的是封建制下的“僱傭”制度。僅僅制度這麼一轉換,壞事變成好事,勞動積極性大大提高。這或許就是我們晉國迫切需要變革的原因。”
齊策連忙丟下那片葉子,激動地說:“我要把主上這句話記下來,寄給叔向,那廝接到這番話後,一定會更加瘋狂地工作。因為主上這麼一說,叔向的工作更有意義了。”
趙武打斷齊策的話,問:“你剛才揪的是哪片樹葉?”
齊策回身打量了一下,他指了指不遠處一叢矮灌木,回答:“大概是那株樹木上的嫩葉。”
趙武走近那片矮灌木,低頭細細觀察,嘴裡還自言自語:“三片嫩葉子,成三角形分佈,彷彿是上好的龍井茶的形狀。”
齊策瞅了一下,隨口回答:“這叫“萘”,它開花在春季,花心像一對孤傲的武士,周圍幾片花瓣像翩翩起舞的少女,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