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啼笑因緣》的影子。他不能

用這一件事作藍圖。軍閥是人們所憎惡的,如果寫軍閥竟然談戀愛,那會有什麼樣

的效果呢?可以裁取的只是搶人的一幕。借這條線索,有理由的發展,刻畫了軍閥

的殘酷暴行。他創造了許多傳奇故事和人物。最初的設想,可能是寫兩個三角戀愛

關係;在寫作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多邊關係了。傳奇故事本來是人們喜聞樂見的,

越複雜越曲折,就越覺得有意思。這是這篇小說的成功之處。但也應該指出,他的

本意,是以戀愛自由、反對封建的門當戶對的婚姻制度為主題的。由於太複雜曲折

了,反對門當戶對,終於還是門當戶對,這就未免傷害了主題了。

《啼笑因緣》1929年開始在《新聞報》連載,第二年就登完了。連載期間,轟

動一時:上海市民見面,常把《啼笑因緣》中故事作為談話題材,預測他的結果;

許多平日不看報的人,對此有興趣,也訂起報來了;預約改戲,預約拍制電影的,

早已紛至沓來;為了出書牟利,《新聞報》三位編輯,臨時組織“三友書社”,優

先取得版權。書出版了,當然暢銷。電影攝製時,因為“攝製專有權”的問題,明

星電影公司和大華電影社打起官司來,後來經過章士釗律師調停,大華停拍,明星

賠款十萬元。這件事,當時報紙記載很詳細,轉而成為小說的宣傳資料。

一部小說,引起社會上這麼“狂熱”,簡直是“史無前例”的。這在當時就有

些為人們所不理解;五十年後的今天,一定更不理解了。我曾試圖加以分析,排除

了作者的勤奮努力,作品的藝術成就這些主觀因素而外,尋找他的客觀因素。我認

為:當時小市民被壓迫、被剝削,生活極為苦悶。他們憧憬著一個新世界,他們的

要求水平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