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孫方站在那裡甚至都沒看皇帝陛下一眼。彈劾他的大臣裡,一個有分量的人都沒有,實在讓他提不起戰意。
“如果只是議和這麼一件事,朕已經命孫方權衡利弊,與各國使節周旋了。”好半天,看著下面的人哭夠了,朱牧才終於開口說了這麼一句。
跪在地上的人一聽,又要嚎啕大哭,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哭的力氣。朱牧站起身來,拂袖而走:“願意跪著,就都在這裡跪著,朕還有事,就不奉陪了。”
下面的人面面相覷,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等到龍椅空了,好半晌大家才回過味兒來,從地上爬起來,去追早就已經離開的內閣大臣們,還有六部尚書們了。
“首輔……等等!首輔!”“沈大人,留步……”“哎!別走那麼快啊!馬大人,馬大人!”
524損招
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這是大明帝國從開國皇帝時候就立下的規矩,也是最高的外交綱領。
這四不,在綿延數百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被打破過,天啟皇帝輝煌之後,大明帝國陷入四面楚歌的時候,都沒有簽訂過任何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
即便是在當年,錫蘭背叛祖地,在海外反了朝廷,即便是日本叛亂,勾結遼東為禍一方的時代,大明帝國都沒有承認過任何一個吃虧的條約。
只不過,進攻受阻最終承認攻擊地區擁有實際地位的條約,大明帝國可是簽了好幾次了。
比如說,在戰敗給英國之後,承認英國,以及英國聯合的歐羅巴諸國,擁有與大明帝國對等之外交權力。
再比如說,承認半獨立狀態下的奧斯曼地區,與莫斯科公國以及非洲為英國殖民地的約定。
另外還有,與美國簽訂的美洲條約等等……有了這些條約打底,實際上接受這一次收復失地的戰爭並未成功,也不是不能接受。
唯一讓大明帝國外交部門感到壓力前所未有的是,這一次英國人要的,是印度方面的土地,以及錫蘭的實際國際地位。
印度方面的土地,大明帝國上上下下已經達成了默契,那種也不稱臣也不納貢,甚至連稅務還有管理以至於軍隊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辦法的地區,要不要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讓大明帝國實際承認錫蘭並非中土,那這就是違背了大明帝國“不割地”的憲法最高權威……
別說朱牧這個年輕的皇帝了,就算是天啟皇帝從棺材板裡爬出來,估計也不敢在這種問題上輕易開口。
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大明帝國究竟能夠和英國達成一個什麼樣的停戰協議,就變得非常的有意思了。
指望和談的大臣們,都是沒有想明白這個因果,急著讓朱牧與英國人進行和談,才出了這一次洋相的。
當然,堂堂大明帝國的中樞,自然只有少數關乎到切身利益的人,才會昏了頭,攪和到這種事情上來。
真正有頭腦的,這個時候都只能等著,等孫方想辦法把和談的基調定下來,等皇帝陛下的乾綱獨斷,等戰場上真正分個勝負出來。
……
而這個時候,戰場上還真的要分出一個勝負來了錫蘭的第二波登陸部隊準時出現在了海面上,大明帝國的艦隊卻已經再不能阻止他們靠近海灘了。
艦炮轟擊著呂宋島上的大明帝國陣地,支援變得越來越有條不紊。大明帝國在開戰之前,搶運到呂宋島上的轟炸機使用的炸彈,這個時候已經所剩無幾了。
因為太好用了,所以也就用的太多了。在重傷了岳飛號戰列艦之後,錫蘭的艦隊也被迫撤出了戰鬥,雙方的較量又一次在公平的環境中展開。
大明帝國的守軍有地勢之利,錫蘭的登陸部隊有人數之優,雙方在陣地上血腥廝殺,打到當天日落都不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