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是在402室中,那也太扯了吧。孩子又沒有402室的房門鑰匙,而裡面也沒有人住,根本不會有人開門讓他進去,想想都知道人不可能在裡面。但介於自己是個新人,一切還不熟悉,既然前輩都開口了,那也只能去跑一次了。

趙曄跟著老高偕同那對夫婦以及幾個好事的居民一起來到了402室門前。在開門時,趙曄發現鐵門是鎖著的,當下心裡有些納悶:案件還在調查期間,沒有理由把鐵門也鎖了呀?不過他也沒多想,但開門後趙曄所看到的情景令他終身難忘——那個十二歲的男孩全身血淋淋地吊死在客廳裡那盞蘇可馨上吊的吊燈上,他那瞪大的向外突出的眼中充滿了恐懼、絕望與痛苦。趙曄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他根本無法注意到身後孩子的母親是如何陷入瘋狂的哭喊直至暈倒;孩子的父親是如何地從震驚到不敢相信,再到悲痛欲絕;還有那些鄰居是如何地驚恐、失控地尖叫著逃離!他只知道,沒有比這個更震憾更殘忍的死亡了!而他當時所不知道的是,這一切只是個開始而已。

“由於孩子的離奇死亡,連同蘇可馨的案子也被重新定性,局裡將兩起案子當作有聯絡的兇殺案開始一起調查。而我當時也認為這是一起人為的連續殺人案。雖然老高在第一次看到蘇可馨的屍體時所說的話曾在我腦中閃過,並且也覺得孩子的死有些古怪,但一向受正規教育的我立刻就否定了心裡的這種想法,覺得一定是某個擁有402室鑰匙的心理變態者作的案,因為事後證明並沒有人將鐵門鎖上過,所以才認定那個罪犯是有鑰匙的。由於兩具屍體都是我和老高發現的,而這一區又屬於我們分局管,情況比較熟悉,所以上級決定讓我和老高一起參與案件的偵破,協助調查。”

經過一定的探訪,趙曄他們瞭解了不少的情況。據蘇可馨公司的同事說她是一個文靜、內向的女孩,由於父母早逝,她也沒有親人,總是獨來獨往的沒什麼很要好的朋友,但同事們都挺喜歡她的,她很漂亮,工作認真,從來不和人爭執,和誰都客客氣氣的。不過在她出事前的一個月蘇可馨請過兩天病假,後來再來上班後整個人都顯得很不對勁,精神恍忽,還常常犯錯,有時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會嚇得神經質地尖叫,然後跑開,還有好幾次有女同事看見她躲在洗手間裡哭。有人猜她是不是失戀了,可誰都沒聽說她交過男朋友。而從她的鄰居那裡瞭解的情況也大致相同,蘇可馨很少與人來往,也從來沒見過她帶男朋友回家過,也沒和誰結過怨。當問及她臉上的抓傷時,大家都表示不知道是誰劃的,只知道在她死之前的兩天就看到有傷了,有同事問她她也不說。

事情查到這裡,基本上確定蘇可馨的死應該和那一個月前發生的事情有關,但當問到是什麼事時,她的鄰居都似乎有所隱瞞,支支吾吾地推說不知道。尤其是401室的那對夫妻最為奇怪,對蘇可馨的事情總是一推四五六,一問三不知。表面上好象很禮貌很合作,卻從不好好回答警察的訊問,總是以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來搪塞,而後沒幾天他們就搬去了親戚家。不過,發生這種事情,無論是誰都沒辦法坦然地住在這裡吧,所以也不能說他們什麼。

就在警方加緊查案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名受害者,是那位男孩的母親。孩子死後,她就一直處在精神恍忽的狀態,也無法正常上班所以在家裡休養。據他的丈夫說:出事的那天晚上她的妻子一直哭哭啼啼地說要找孩子,因為他自己也很心煩所以沒有留意,當發現妻子不見時已經晚了。最後又是在402室裡找到了那個女人的屍體,同樣的死亡方式,同樣的詭異,而鐵門又是鎖上的。一個月內出現了三名死者,整個居民區都鬧得人心惶惶,有些13號的居民甚至象401室的那對夫婦一樣搬去了別處。警局內部壓力也很大,上級下了命令讓參與案件的人員儘快破案。直到發生了一件事情,市局才決定把這當作懸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