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一聲,整理了一下思維,緩緩說道:“蔡大家也知我大漢百姓都是忠勇善良嫉惡妒醜的,看那袁術如此行為,圍觀的百姓自發的幫助晚輩,這才一舉打退了袁府家丁。”

蔡邕長嘆一聲,語氣緩和了下來,“在外面,志遠一定要慎言,切記禍從口出;這次志遠將袁術打了,以袁隗的性子,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明日朝堂之上,恐怕又是一番爭論。

“蔡大家不用擔心,晚輩已經決定今晚便會離去。”

蔡邕驚異的看著賈榮,良久之後說道:“離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如今的雒陽城洪濤暗湧,非是久留之地。”

“只是志遠回到北地郡以後一定要事事為百姓著想,日前所說我已經據實稟告了聖上,聖上是個有作為的君主,一定能夠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含義,大漢如今已是危在旦夕,志遠身為一方太守,一定要上報聖上,下安黎民,做一個好官,造福一方百姓。”蔡邕言辭懇切的說道。

看著蔡邕,賈榮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眼前的老人為了大漢不斷的奔波,得到一句治世經典之論,為了大漢的百姓,更是親自上諫漢帝,該承擔多麼大的壓力,世家的恐怖實力,蔡邕不可能不知;剛開始的時候蔡邕很不待見自己,但經過吟詩事件之後,蔡邕始終以長者的身份出現在賈榮的身邊,循循善誘,為了緩和賈榮與世家的關係,更是不惜放下顏面為賈榮周旋。

求收藏紅票了,大家給力昂,家裡沒網線,只能每天網咖來回跑了,不過不會耽誤大家看的,斷崖一定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難,為了鐵騎,兄弟姐妹們,站起來吧!

一三零章:雒陽(十六)

日暮西山的大漢,卻有如此的忠臣,實乃大漢之幸大漢之悲也,喜的是亂世之中有這樣為國為民著想的臣子,悲哀的卻是一個蔡邕始終改變不了歷史的程序,大漢朝也必定會被替代,若不是自己的出現,蔡邕也難免悲慘的下場。

而今的大漢就是一個病入膏肓的遲暮老人,即使再好的藥方,也只會讓他多苟延殘喘片刻,腐朽的體制,腐朽的朝政已經背離了民心,試想,百姓連最基本的種的地都在被逐漸吞併,失去了生存的依靠,這些百姓就會揭竿而起,黃巾之亂只不過是一個警鐘,不過這些卻不能阻擋賈榮對這個老人的敬佩,就像後人能銘記文天祥這個人是一樣的。

賈榮單膝跪倒拜道:“多謝蔡大家一直以來的幫助,此情此恩,賈榮必定銘記在心,日後蔡大家若是有用得著賈榮的地方,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蔡邕將賈榮扶起,責備道:“志遠何必如此,想志遠在北地郡所為也是為了大漢的百姓,你我同為漢臣,理應同心協力中興漢室。”

賈榮點了點頭,雖然內心不贊同蔡邕的說法,但賈榮卻不忍心辯駁。

良久的沉默之後,蔡邕似是下定了很大的決心,語氣顫抖的說道:“志遠可願拜我為師?”

賈榮的大腦立時當機,愣愣的立在原地,一邊的衛仲道急忙拉了拉賈榮的衣服,低聲說道:“賈太守還不趕緊拜師,能得到老師欣賞的人很少的。”連日來的相處,衛仲道能感覺到賈榮這個人是十分不錯的,有了師兄弟這層身份,那就更好了,之前賈榮和自己的父親兄弟相交,不鬱悶才怪了,只不過礙於父親的面子沒有提及,而今大好的良機擺在眼前,豈有放過之理。

三叩九拜之後,賈榮又有一種身在夢中的感覺,沒想到自己有老師了,而且還是蔡邕,或許別人都會羨慕自己有一個山野奇人做老師,但卻是虛構的,當有了這層身份,賈榮的身份也不會變的那麼尷尬,一些士子也會理所當然的投靠在賈榮的麾下,再上之前賈榮在北地郡頒佈的詔令,賈榮可以預料當這層身份公佈之後將會引起多大的反應,多少人擠破了頭的想要拜在蔡邕門下,沒想到幸運女神竟然降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