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的物件。

她也曾經暗自拜訪過華夏院、中央院、滬海院那些著名的民樂大師,試圖讓他們續這半闕殘曲,但這些大師所作,卻無一令她滿意。

而這個叫楚揚的年輕人,以民樂揚名,一曲《畫眉》更是將竹笛的音色、韻味詮釋得出神入化,即便他今日不來,她也想找一個機會來會一會他。不料,世界上的事有時候就是這麼巧,就在她想著要見他的時候,他居然就自己來了。

不但來了,還上來就續上了她這半闕殘曲。

看了片刻,碧姬一雙美目越來越亮。

&兒,取我箏來。”碧姬優雅地說道,隨即整個人輕輕一動,也不見她如何動作,卻是已經從那牙床之上走了下來,而她的視線,卻依舊落在那箏譜之上。

&被喚作靈兒的那個侍女應了一聲,隨即退下,再回來時,身後已是跟了兩個抬箏的侍女。

箏,華夏傳統民族樂器中最有特色的彈撥樂器之一,因相傳最早見於秦朝,故也名“秦箏”。比起傳統的古琴只有七絃,箏的琴絃要更多,有十六絃箏、十八弦箏,二十一弦箏等等。發展到現在,箏的製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完善,而使用最多的,也是弦數最多的二十一弦箏。

古箏的音域寬廣,音色優美,自古以來就廣受樂者和文人雅士的喜愛。到了近代,更是素有“東方鋼琴”的美稱。由於古箏的音色排列並不像鋼琴那樣,按照十二平均律的半音排列,而是按照華夏古代的“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排列,使得古箏的琶音更為協調自然,就算是不會演奏樂器的人,信手一劃,也可以在古箏上聽到一串如流水般優美的箏音。

而這樣的樂器,到了行家的手裡,更是可以奏出千變萬化的美妙樂曲。

一張古樸的古箏,靜靜地立在精舍的廳堂之中,箏的一角雕刻著一隻栩栩如生的青鳥,雕功細緻,極為傳神。而那箏的材料,竟是隱隱透出點點金光。若是有懂行的木料玩家看到這箏,一定會驚撥出聲,因為那材料正是大名鼎鼎的金絲楠木,號稱是價比黃金,珍貴無比!

這樣的一張箏,且不論品質如何,單是用的這材料,折算下來,怕也是價值連城了!

碧姬款款在箏前坐下,輕輕地撫著那箏旁的青鳥,顯然這張箏也是她的心愛之物。

將那箏譜輕放於譜架之上,碧姬凝神片刻,一雙玉手緩緩撫到了箏弦之上。

玉腕輕帶,春蔥似的手指,帶動著指套上的撥片,從箏弦之上輕掃而過,頓時,一陣如水般的箏音,瞬間從指間綻放!

那箏音顆顆飽滿,晶瑩透亮,清脆圓潤,直若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隱隱帶有金石之聲!僅這一圈輪指,那箏音便充塞了這精舍的每一個角落,如水流無形,餘音不絕!

&箏!”正等在外廳,享受著侍女奉上的香茶的楚揚,自然是一耳就聽到了這箏音,他聽得真切,這正是他剛剛續的那首不知名的箏曲。

僅這一記輪指,楚揚便聽出了那奏箏之人的能力和箏的品質。楚揚開的華音閣,雖然主營是他自創的華音笛子,但也經營其他樂器,特別是以民樂為主,所以這些樂器,楚揚也都研究過。說到古箏,從千元左右的入門型,到敦煌、“秦”牌系列中的那些動輒過萬的專業演奏級古箏和大師的簽名箏,他都研究過。

好的古箏,音色飽滿純正,脆而不燥,潤而不悶,音質透砌乾淨,餘音繞樑不絕。只是在楚揚所見的古箏之中,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的,實在不多,不超過五指之數。

他也曾經信手改造過幾張箏,勉強算是可以入他的耳,但若是和那些所謂的大師鑑定的箏比起來,卻要好上數個品階。這些箏,都已經作為華音閣的非賣品,鎮店之寶級的存在!

箏音繼續,楚揚細聽那手法,勾、挑、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