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諷山頂上的人。

朱元璋、王二、鄭彥夫等人趴在側面幾里外的小山坡上,遠遠看著官兵們的動靜。

只見崖頂上的山寨大門突然開啟了,一大群流寇從山頂上緩緩地走下來,雙手高舉在頭頂,將山寨裡僅有的幾副甲冑舉在頭頂上,身上沒有懸掛任何武器,當然,也沒有拿著白旗什麼的東西。

有些對古代歷史不熟悉的小說作者,喜歡寫古代人投降時舉白旗,其實這個寫法是錯誤的,白旗代表投降,是西方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裡規定的,後來被《日內瓦公約》沿用,成為近現代戰爭時投降的標誌動作,但在明末時期,舉白旗並不是投降的意思,打著白旗出迎,反而有挑釁的味道。

戰敗的軍隊應該是“偃旗息鼓”,將防具雙手舉在頭頂,這才是中國古代標準的投降姿勢。打出任何一面旗,管你是白旗還是紅旗,都代表這隻軍隊還有戰鬥的意志,絕對不能在投降的時候舉旗。

不信的朋友可以想想滿清的八旗軍,其中有一旗叫“正白旗”,出門打仗的時候就是舉著巨大的白旗,要是按白旗等於投降的說法,這隻“正白旗”的軍隊就成了投降軍了,不管走到哪裡都在向敵人表示投降,威風何在?

看著手無寸鐵,高舉甲冑下山的流寇們,官兵發出了巨大的喧譁聲:“投降了!流寇們降了。”

不等士兵們進營向楊洪傳信,楊洪就已經帶著幾十個親兵從營中跑了出來,小丫鬟秋葉也跟在他身邊。

鄭彥夫在側面咬牙切齒地看著,只見山上的流寇們一隊一隊地走下來,大額頭趙鈺走在最前面,他手上居然還抱著一具燒得焦黑的屍體,這具屍體整個兒燒成了黑炭,看不清楚容貌,只能看出來生前是個高大的漢子。

雖然看出來了流寇是下山來投降,但是怕死的官兵們仍然擺開了軍陣,以防流寇暴起傷人。楊洪笑呵呵地站到陣前,大聲問道:“來者何人?”

趙鈺大聲叫道:“我是洞子崖的二當家趙鈺,鄭彥夫不肯向天兵投降,我已經將他殺了,現在攜帶他的屍首來降。”

楊洪大喜:“好!很好!趙鈺你是個好樣的!把鄭彥夫的屍體送過來看看。”

趙鈺趕緊一溜兒小跑過來,別的流寇都站在遠處,距離官兵遠遠的。

要知道流寇向官兵投降也不是件簡單事,並不是走上前來,雙手一甩就束手就擒,若是真這麼聽話乖巧,後來李自成、張獻忠詐降時就沒那麼再東山再起了,通常流寇向官兵投降之初,還會對官兵保持著警戒心,不肯輕易把自己交到官兵的刀斧之下。

趙鈺到了近前,楊洪看了一眼他抱在懷中燒得焦黑的屍體,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道:“這屍體燒得這麼黑,誰還看得出是不是鄭彥夫?”

趙鈺趕緊解釋道:“昨晚小人帶著兄弟將鄭彥夫圍在屋中,想要取他首級,沒想到他點火**,等火熄滅了咱們進到屋中,他已經燒成這樣了……”

楊洪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轉身向旁邊的秋葉問道:“你快來看看,這傢伙是不是鄭彥夫。”

秋葉早就被燒得焦黑的屍體嚇住了,她用手遮擋著眼睛,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又趕緊將頭轉開,其實壓根沒看清楚,嘴裡哆嗦著道:“看體型……應該就是了……”

“應該?究竟是不是?”楊洪對著一個小丫鬟可不客氣,大聲道:“給我看清楚。”

“是!”秋葉被他的官威給嚇了一跳,她畢竟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小丫鬟,一嚇壞了就滿嘴胡說八道,只想把自己的事情趕緊做完,道:“是了,他就是鄭彥夫。”

“哈哈!”楊洪也不管秋葉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反正出來剿匪嘛,抓不抓得到賊首不重要,只要有一個證人證明他抓到了賊首,這就行了,他故意拿兇狠的語氣嚇秋葉,就是想讓秋葉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