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常喜歡他,他的婚事也是親自為他cào辦!”李世民說著意味深長地看著王易,“當**們幾位都勸朕立雉奴為太子,朕也聽從了你們的建議,但想來思去,總覺得雉奴xìng子懦弱,做事猶豫,恐怕不能守社稷…唉!恪兒英果類朕,實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朕打算立恪兒為太子,你覺得如何?”
這話讓王易的心狂跳起來,不可置信地看著盯著他看的李世民,李世民這是什麼意思?是決定了,還是試探?王易的腦袋飛快地轉著,他也很快想到了歷史記載中相似的一幕,那是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的,想到這,他已經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當下起身作禮,非常恭敬地說道:“陛下以如此之事諮臣,臣甚是惶恐。臣覺得陛下有此想法實是不當,無論吳王殿下如何聰慧,但他不是陛下的嫡子…再者,先太子和東萊郡王的紛爭剛剛平歇,晉王被立為太子才不到一個月,陛下現在就起廢立之心,此事傳出去,必定會起更大的húnluàn,因此臣以為,陛下萬不可有此念頭…”
聽王易說的這麼堅決,沒有一點猶豫,一直盯著看的李世民又看了好一會後,這才收起眼神,“唔,輔機也是如此說,太子之位甚重,豈可數易…如今你也如此說,朕有了主意…”
“陛下英明!”王易再作一禮,只覺得背心都有汗,李世民真的在試探他啊…
第八十二章 自找晦氣者來也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氣者來也
剛被立為太子的李治才十六歲,還未婚娶,李世民馬上為其擇一太子妃,並計劃在下半年完婚。
太子妃出自太原王氏。
李世民的姑母,也就是李淵的妹妹,封號為同安的大長公主下嫁給太原王氏子嗣王裕為妻,王裕有個侄孫女美麗聰慧,人又極其溫順,她聽到李世民要為李治擇太子妃,便向李世民推薦此女,李世民聽從了這位姑母的建議,將羅山令王仁佑的這位女兒,嫁給李治當太子妃。
李世民在問詢了許多大臣,沒有聽到反對立李治為太子的聲音後,也終於放下心來,在親自為李治選妃的同時,還做出了許多穩固李治太子位的舉動,除李承乾和李泰以往的親信全部被貶出京外,其他一些官員人事的任免上,儘量為李治作考慮。
東宮的屬官是李世民一再斟酌後才決定的,除此外,他還希望再為李治做更多的安排。
黃門侍郎劉洎上奏道:“太子宜勤於學問,親師友,今入侍宮闈,動逾旬朔,師保以下,接對甚希,伏原少抑下流之愛,弘遠大之規,則海內甚幸!”
李世民馬上同意了劉洎所請,命劉洎、中書侍郎岑文字、中書侍郎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輪番到東宮,與太子交流治國之道,想借這些在朝中很有名望的大臣的教導,讓李治的才學更有長進,當然也是希望借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響力,進一步穩固李治的太子位。
這幾位都不是東宮的屬官,若再加上東官的屬官,可以看得出來,大唐朝中最有影響力的大臣,都已經為李治服務了。
在某一天朝會上,太子李治曾上表,以兩位在押的兄長“承乾、泰衣服不過隨身,包含不能適口,幽憂可愍,撥敕有司優加供給!”李世民聞聽後馬上恩准,並當著朝臣的面,大大地嘉獎了一番李治,並將此事詔告天下,在詔書中極力稱讚李治的仁孝。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作亂,李泰被貶後有些亂事的長安局勢,也慢慢平息下來,一些另有所圖的大臣也放棄了原先的念頭。
朝中事務逐漸恢復如以往那般,太子的地位在李世民的親自操持下,有了基本的保證,李承乾和李泰都離開了長安,其他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脅李治位的因素暫時沒有,讓李世民鬆了口氣。
內部事務穩固下來,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大的事情吸引了過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