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3(第2/2頁)
章節報錯
退了,北方的最後一塊陣地,也是最重要的一塊高產糧食的陣地將丟失。
這塊陣地一旦失守,糧價必然飛漲,百姓將迎來一場大饑荒
“糧食不能留給蝗蟲,即便損失一些,也要提前收割。”這是接到訊息之後,姜舒月對四爺說的第一句話。
四爺連夜寫奏摺,派人遞進宮,還專門找人去通知太子,請太子監督搶收皇莊裡的糧食。
之後盤點人手,分兵幾路去參與合作經營的人家報信,搶收私人田莊裡的糧食。
四爺部署搶收,姜舒月則安排抗蝗。
古代沒有殺蟲劑,沒有無人機,卻也有幾種除蟲的法子。
比如人工撲殺法。此法主要靠人用布罩或者細密的漁網套住小部分蝗蟲,進行拍打、掩埋,以此滅蟲。
又如火燒法。利用蝗蟲的趨光性,在夜間點起篝火,進行焚燒。
還有大名鼎鼎的墾荒治蝗法,即邊開墾,邊殺死蝗蟲卵的辦法,防患於未然。
第三個方法便是四爺之前安排下去的治理,有效減少了這次蝗災的規模。
但人力畢竟有限,又沒有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援,再加上百姓迷信,認為蝗災是上天降下的懲罰,寧可求神拜佛,或請人做法事,也不敢輕易挖蟲卵。
歷史上,從戰國到清末,華廈大地平均每五年經歷一次蝗災,康熙朝也不例外。
幾乎窮盡了封建王朝的所有智慧,無數次突破信仰,最後收效甚微。
在蝗災氾濫的年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全都抱著一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度。
無奈又疲憊。
來不及等朝廷動作,姜舒月叫來霧隱山的舊班底,把人分成兩部分。一部人就近收購麥秸,圍著她所在的田莊高高堆起,越多越好。另一部分去買食用油,在田莊外支起幾口大鐵鍋,準備好各種佐料,同時免費將食用油和佐料分發給周圍田莊的百姓,並告知螞蚱菜的簡易版做法。
就在食用油和佐料堪堪發完的時候,蝗蟲大軍到了。
姜舒月命人點燃田莊周圍的麥秸堆,頓時火光沖天,將蝗蟲主力軍吸引到此,能火燒的火燒,能捕捉的捕捉。
人工捕捉之法,古已有之,不用另找工具,每個農戶手裡或多或少都有一兩樣。
將捕獲的蝗蟲過水,直接下油鍋,出鍋之後撒上佐料就是一道好菜。
人民群眾迷信嗎,肯定迷信,但再迷信的人民群眾也經不住油炸菜的誘惑。
沒辦法,日子太苦,肚裡沒有油水。
什麼蝗神,什麼天罰,還不是因為他們買不起油和佐料嗎。
現在什麼都有了,只差菜了。
蝗蟲飛來的時候,聲勢浩大,遇火折損近半,又有一部分成了人民群眾的盤中餐,卻仍有漏網之魚。
說來也奇怪,僥倖避過火牆和油鍋的那些,只是繞著姜舒月所在的田莊飛,並沒有任何北上的跡象,彷彿在集體畏懼著什麼。
此時的田莊,除去全副武裝外出捕捉,和油炸螞蚱的侍衛,所有人都避進屋中,聽著蝗蟲過境時撞擊在窗戶和門板上的輕微卻細密的砰砰聲。
彷彿正在經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