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技術,越來越多。

但不管怎樣,中微子通訊,作為一種新的通訊模式,極有可能引領世界通訊潮流!

就算暫時不能取代目前主流的光纖通訊,但在赤土基地,卻作用非凡。

就在這時,有中辦工作人員將中微子通訊裝置連線測試系統,雲中子作為技術指導。

很快,測試開始!

任何一種通訊,首先要測試是安全性。

中微子通訊安全性自然不用說,將中微子應用於通訊,也像其他通訊方式一樣,是將中微子作為資訊的載體。而後將傳送的語音、影象、資料等一類資訊,都要透過一種叫“調製”的技術將它們“馱載”在中微子束上,藉中微子那種所向無阻的威力,把資訊傳送到目的地。然後再用一種叫“解調”的技術,把資訊從中微子束中分離出來,還其本來面目。

中微子束在一秒內傳輸的檔案,是當今光纖的數百倍。

根據記載,1976年,bell實驗室在米國華盛頓亞特蘭大建立了一條實驗線路,傳輸速率僅45mb/s,只能傳輸數百路電話,而用中同軸電纜可傳輸1800路電話。因為當時尚無通訊用的鐳射器,而是用發光二極體(led)做光纖通訊的光源,所以速率很低。

1984年左右,通訊用的半導體鐳射器研製成功,光纖通訊的速率達到144mb/s,可傳輸1920路電話。

1992年一根光纖傳輸速率達到2。5gb/s,相當3萬餘路電話。

1996年,各種波長的鐳射器研製成功,可實現多波長多通道的光纖通訊,即所謂“波長分波多工”(wdm)技術,也就是在1根光纖內,傳輸多個不同波長的光訊號。於是光纖通訊的傳輸容量倍增。

在2000年,利用wdm技術,一根光纖光纖傳輸速率達到640gb/s。有人對高錕1976年發明了光纖,而2010年才獲得諾貝爾獎有很大的疑問。

事實上,從以上光纖發展史可以看出,儘管光纖的容量很大,沒有高速度的鐳射器和微電子仍不能發揮光纖超大容量的作用。電子器件的速率才達到吉位元/秒量級,各種波長的高速鐳射器的出現使光纖傳輸達到太位元/秒量級(1tb/s=1000gb/s),人們才認識到“光纖的發明引發了通訊技術的一場革命!”。

一根光纖的潛在頻寬可達20thz,採用這樣的頻寬,只需一秒鐘左右,即可將人類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資料傳送完畢。400gbit/s系統已經投入商業使用。光纖的損耗極低,在光波長為1。55μm附近,石英光纖損耗可低於0。2db/km,這比任何傳輸媒質的損耗都低。因此,無中繼傳輸距離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公里。

可是光纖通訊依舊有許多目前難以克服的缺點,像是光纜製造成本大,光纖質地脆,機械強度差。光纖的切斷和接續需要一定的工具、裝置和技術,分路、耦合不靈活。光纖光纜的彎曲半徑不能過小(>20cm),有供電困難問題。

而這一切,中微子通訊則不同,中微子通訊採取無線發射中微子訊號,而後無線接收,中微子訊號,在當今地球科技水平,不可能攔截,更不可能解調出來。

因為每一套中微子通訊裝置,都有專門的發射接收訊號器,而且杜宇製造的這個,攜帶容易,在基地內安裝發射接收訊號器,而中微子電話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都能接收到中微子訊號。

光纖通訊,需要安裝光纜,但中微子通訊不需要。

安全性測試之後,就測試傳輸效能。

盤古智腦調集目前所能動用所有資料流量,將這些資料調製為中微子束,而後一瞬間,中微子束就被接收到。

杜宇帶來這套裝置,接受各種嚴苛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