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徐少謙將自己親手寫好的一封書信交到了等候在身旁的心腹家丁手中,並再三叮囑道:

“此信務必於下月初一之前交到天師的手中!一定要天師親啟。”

“小的明白!”

下人接過信後便急匆匆的離開了。

接著徐少謙將府中的傭人和侍衛通通召集了過來。

“從即日起,謝絕任何來客,就說老爺我病了。都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老爺!”

一時間一股緊張的空氣在徐府的上空蔓延開來,傭人們私下裡議論紛紛,生怕有什麼事情要發生。而侍衛們則一個個變得異常戒備,不分晝夜的在府內巡著邏。

這一天是崇禎十二年農曆九月初八,凜冽的秋風將室外樹葉早已掉光、如今只剩下的光禿禿的樹幹吹的東搖西晃。整個南陽城籠罩在了深秋蕭瑟的氣氛中,路上的行人也明顯少了很多,而徐少謙的心腹此時卻踏著滿地的落葉,迎著寒風急匆匆的消失在了街巷的盡頭。

先鋒營的將士在經歷了一場盡興的酒宴之後,日子又慢慢迴歸了之前平淡的軌跡。每天依舊是負荷量很大的體能訓練和素質訓練,晚上還有本隊教員的文化教育課要上。好在這些先鋒營的將士們如今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雖說勞累但也是樂此不疲。而且晚上聽到的許多忠義故事更是豐富了他們的業餘生活,透過這些宣揚之恩必報的典故,魏淵在眾人中的個人威望也變的越來越高了。

而這位一鳴驚人的少年總兵魏淵如今的心情卻與這些將士們稍稍有些不同,開始的幾天由於剛剛結束的南陽檢閱那股激動勁還沒有過去,魏淵的心情還一直保持在一個相對亢奮的狀態。可隨著時間的日漸推移,他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焦躁起來。

此刻的魏淵就彷彿是一個向情郎表露了心跡的少女一般,在焦急的等待著對方的迴音。不知不覺楊嗣昌離開南陽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可是到如今卻還是一丁點的訊息都沒有,魏淵每一日都在期盼中開始而在失望中結束,有時他甚至懷疑不會是楊嗣昌的使者在半路上遭遇什麼意外了吧。

為了應對每日漫長的等待,魏淵只能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先鋒營的軍事訓練當中去,認真做一點事情做總是能讓注意力分散一些。這樣的話時間好能走的快一些。

而到了晚上魏淵就一頭扎進為宋應星準備的科學實驗室中去,將後世自己所掌握的各種科學理論分享給宋應星聽,兩人在不斷的探討中尋找著這些理論在明朝當下科學水平中實現的可能性。

為了使科學技術能夠最直接的提升軍隊戰鬥力,魏淵需要宋應星首先克服的就是自己軍事改革中面臨的技術難題,首當其衝擺在宋應星科學實驗室面前的就是魏淵提出的一個關於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

其實四輪馬車中國自古有之,其作用主要在於運送物資。然而由於受農耕文明固有防禦性的影響,古人們更願意用車轍來作為解決四輪馬車轉向的答案,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四輪馬車是無法在沒有車轍的土地上自由的轉向行進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四輪馬車沒有轉向機構。

當魏淵提出需要能夠自主轉向的四輪馬車時宋應星一臉的詫異。

“大人,屬下說句不當說的話。這四輪馬車原本就是成本很高又不實用。費時費力的研究它的轉向問題又有何意義呢?”

聽到那個時代最出色的科學家都有此疑問,魏淵知道為什麼能轉向的四輪馬車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沒有被研究出來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根本就是沒有一點用途的廢物。

然而自後世而來的魏淵可是深知能夠轉向的四輪馬車其重要的意義所在。四輪馬車具備承重力強,運輸量大以及機動靈活等多個優點,而魏淵計劃中要成立的火炮營正是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