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照你曾侍郎剛剛那麼講。難道亳州以北,京師以南都被那賊人佔去了不成?”

“下官並無此意,只是此法相對安全而已。”

“安全?曾侍郎你還真是會說笑。如今上奉天子聖明,下有將士同心。我大明堂堂的官軍押解著朝廷的欽犯,何人膽敢造次。那些宵小之輩躲避我官軍的追擊還來不及呢,又怎會主動前來送死呢?我看曾侍郎你是被流賊嚇怕了吧。”

曾賀平原本就並非能言善辯之輩,一時間被周延儒駁的啞口無言。東林黨人講究“非我同類,即為仇敵。”對於仇敵的觀點,不論對錯那是要一律堅決反對的。

東林黨人出身計程車大夫們大多善辯,可能論起政治遠見與治國才能他們並不擅長。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扛著正義的大旗不假思索的去批評其他黨派的的觀點,他們可是很專業的。畢竟做事情是需要努力的,而批評人動動嘴就可以了。

果然,周延儒那不切實際的理想觀念與崇禎皇帝不謀而合。在痛斥了一番曾賀平危言聳聽之後。崇禎皇帝很快便敲定了由亳州直接一路向北,直穿中原的獻俘計劃。

眼前的問題處理完,接下來便是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今日魏淵立下如此奇功,眾位愛卿以為如何賞賜他好啊?”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人,第一個站出來為魏淵這個打著“浙黨”標籤的將領請賞的,竟然就是東林黨的領袖、內閣首輔周延儒。

就在王承恩宣讀密疏之時,這位內閣首輔大人已經敏銳的發現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所在。那就是魏淵為什麼要以密疏的形式來向皇帝報捷,而沒有透過楊嗣昌。

周延儒意識到,這是魏淵釋放出的一個訊號。一個在他看來脫離“浙黨”,投入東林黨人懷抱的訊號。於是周延儒決定為魏淵的“棄暗投明”納一份投名狀。

“啟奏陛下,老臣以為魏淵魏將軍乃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如今外有建虜為禍,內有流賊橫行。陛下應多多提拔魏淵這種年輕有為的將領。”

崇禎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周閣老所言極是,你以為魏淵擔任何職妥當啊?”

“老臣以為可由魏淵出任鳳陽總督一職,節制河南諸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