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思來想去,趙檉想到後世一位偉人說過的話: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三個人就有左中右。這說明要想從根上消除黨爭是不可能,只能透過權力的平衡來制約,而要實現平衡就必須有一個仲裁者,那最好的裁判當然就是他這個皇帝,只要皇權獨樹就能控制形勢,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避免兩黨死掐,這正與趙檉加強皇權實施‘民主**’的想法相吻合。
而趙檉春節期間的行為看似荒唐,卻正是他對各位重臣的試探,伺機抓住他們這些道德楷模的小辮子,使他們明白不要因為些小事就跟自己磨磨唧唧,你們屁股上都有屎,想整的你們身敗名裂不是什麼難事。這手段雖然下作,可有時卻有奇效,尤其是對付這些極好面子計程車人們……
第三百六十六章 調整
新年後的第一個朝會與往日相比少了大臣們慷慨激昂的爭辯,多了些沉悶,在彙報了這段時間積沉的事情後,大家忐忑的等待皇帝的說話,可其只是靜靜的坐在寶座上掃視著群臣,他的目光所及之處無人敢對視。
“朕意以太師,太傅為參知政事與尚書省左、右相及樞密院使同入政事堂,共議國事,諸位臣工可有異議!”好一會兒趙檉沉聲說道。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眾人聽了齊聲道,大家都明白皇帝增設了中書門下省,等於將尚書省的權力集中於政事堂成為大宋最高權力機構,卻又將權力分散到了五個人手中,使他們無法擅權,可政事堂成了皇帝的辦事機構,皇權沒有被削弱反而增強,但是他們此刻關心的是誰能頂上空出來的缺。
“嗯,朕欲以尚書左丞許景衡為太傅進政事堂,樞密院使趙仁改任尚書左丞,樞密院副使趙勇升任樞密院使;右相陳公博改任御史中丞,吏部尚書陳遘為尚書省右相;兵部侍郎趙義為樞密院副使,樞密院僉事趙忠兼任京畿路鎮撫使,近衛軍副都統雷振山升任近衛軍統領,空缺職位待政事堂詳議,諸位臣工可有話說!”見眾臣同意,趙檉宣佈了部分人選。
‘嗡……’皇帝話音剛落,殿上像猛然翻了的蜂箱,引起一陣騷動,這份名單讓人不禁浮想聯翩。趙仁可以說一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掌管著軍事大權,現在卻被調任尚書省。雖說是平調。可意義非凡,說明皇帝已經對士人們有了戒心。而趙忠一直是皇帝親軍首領。此刻派他掌管京畿禁軍,同樣是想加強權力。看來此前的行動太過魯莽了。但好在政事堂中士人還是佔了多數。
“陛下聖明,臣遵旨!”陳公博首先出班施禮道。
“臣等沒有異議!”按理說許景衡升上去了,左相應該由陳公博繼任,成為宰相,可半路卻被趙仁截了和,自己轉任御史中丞不升反降,應該最為不滿。但是一向以直言著稱的他居然同意了,那苦主都不吭聲,大家還有什麼好說的。齊聲稱是道。
宰執們的座位都坐實了,剩下的就應該是調整各部的官員,但是皇帝卻沒有再吭聲,讓大家支楞著耳朵白等了半天,等了個再議,那空出的吏部尚書的職位可是個肥差,權力可以頂上半個宰相了,只是不知道會花落誰家。
三天後事情有了結果,吏部考官院給事中趙鼐躍級升為尚書。此人算是三朝老臣了,崇寧年間的進士,曾任洛陽令、開封士曹,皇帝登基後留用任泉州知府。因治理地方有功調入京在吏部任職,其知人善用、不畏權貴,官聲不錯。據說是皇帝親自舉薦為吏部尚書人選。
戶部侍郎則由個剛滿四十的年輕人胡銓接任,工部侍郎也是個年輕人鄭樵任職。而侍御史更年輕只有三十歲的李孟博。他是皇帝繼位後首次開科探花,在太學學習一年後到地方任職。從一個刑曹做起,七八年間歷任縣丞、知縣、州府同知、江浙路轉運副使,幾乎是年年升遷,這在本朝可謂特例……
忙完了官員的調整就進入了二月,趙檉最頭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