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對劉知遠只是敷衍,可以說毫無忠心,但也不會輕易反叛大漢,因為他心中雖無劉知遠,無大漢,卻有中原,李風雲並不想將中原徹底打爛掉。
現在的李風雲,就像一把雙刃劍,可以傷人,也能傷己。如果劉知遠這個皇帝做得好,李風雲依然是劉知遠手下的忠臣良將。如果劉知遠治理不好這個國家,說不定哪一天,李風雲就會帶著他的風雲衛,兵臨城下。
總的來說,李風雲是擱在大漢脖子上的一把刀,是潛在的威脅,最好能夠除去。
至於李風雲所說的什麼大同世界,郭威倒是並未怎麼放在心上。年輕人,誰沒有一時的衝動?再過幾年,只怕回想起來,李風雲自己也會為今天所說的話感到好笑。
如果是在與李風雲這番談話之前,郭威一定會按原來的想法去做。可是現在,他猶豫了。他忽然覺得,留下李風雲,留下風雲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郭威帶著郭榮、趙匡胤、趙匡義,去追李風雲去了!他究竟是想做什麼?”鄴城縣衙臨時行宮內,劉承祐(注1)忿忿地道,“虧父皇還這般信任他,他居然去私交藩臣!”
“沉住氣!”來回踱步的劉知遠停下腳步,望了劉承祐一眼,他這個兒子畢竟還是太年輕,血勇有餘,而城府不足。如果是這樣,日後他如何能壓得服麾下的那撥驕兵悍將?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這麼多年下來,郭將軍是什麼人,朕還是清楚的。朕相信郭將軍對朕的赤膽忠心!”劉知遠緩緩地道,“承佑,你不要再派人去監視那些大臣將軍,若是被人知道,會對你感到心寒的。”
“父皇,你可不知,那些將軍把京城搞成什麼樣了,尤其是那個郭威,假仁假義,收買人心……”劉承祐試圖爭辯。
“住口!”劉知遠沉下臉來,“朕的天下,是靠他們打下來的,放縱一下他們又能如何?”
劉知遠看了看劉承祐,知道他也是一片好心,只不過做事太急,不忍重責他,嘆了口氣道:“為人君者,要有寬容之心。承佑,你可明白何為寬容之心?可不是對那些百姓,百姓,只要能讓他們吃飽,活下去,也就夠了,難道還能指望他們為我劉家拼命?
真正為我劉家,我大漢出力的,可不是那些百姓,而是滿朝的文武大臣。為了幾個百姓,而冷了文武大臣之心,實屬不智。
當初後唐閔帝李從厚若不是一心想要削藩,李從珂也未必會從鳳翔起兵,橫掃了洛陽,奪了他的皇位。
同樣,如果李從珂能安撫好邊關大臣,善待士卒,也不會逼得後晉高祖皇帝起兵,取代了後唐的國祚。
後晉高祖皇帝明白這個道理,對文武大臣優容有加,這才讓中原有了近十年的修養生息,中原國力大增。
可是後晉出帝,對邊關重將一味的逼迫削弱,這才讓將士離心,讓遼人長驅直入。這才有了我大漢撥亂反正,建立起不世基業。
這些事,你要多想想,多考慮考慮,明白嗎?出帝的前車之鑑,不能不讓人深思!”
“哦,兒臣遵旨!”劉承祐低頭答應道。
注1:劉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即後漢隱帝(948年―950年在位),沙陀族,後漢最後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后之子。
………………………………
第六百一十八章 殘缺的歸藏經
“風雲哥哥,你對郭威將軍說那番話,就不擔心他向劉知遠告密麼?”告別郭威後,蘇語儂有些擔憂地問道。
“不會!”李風雲呵呵笑道,“郭威不是那種人,就算他向劉知遠告密了,他空口無憑,劉知遠老謀深算,也不會因為那番話來征伐我們。
而且,劉知遠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強大,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