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促天鵝圖。

5海東青是一種神鳥,又名鷹鶻、吐鷹鶻,主要生長於黑龍江流域。它體小機敏,疾飛如電,勇猛非凡,自古以來深得我國東北各民族的喜愛,有專人進行馴養,用以捕殺大雁及天鵝。

6秋山玉是表現女真族秋季狩獵,射殺鹿的情景。在金代,秋捺缽也稱伏虎林。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色玉皮作秋色。在表現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簡、粗、細之分。場面不像春水域殘酷無情,而是獸畜共處山林,相安無事,一副世外桃源的北國秋景。嘎拉哈玉玩具,也是一種充滿女真民族情趣的玉具。玉嘎哈拉,是女真貴族兒童的玩具,中間有穿孔,可隨身佩帶。玉形似羊或狗子的髕骨。類似漢族童子玉墜,似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斷之意。因是羊或狗子之骨,是北方主要供食用動物之骨,長年佩帶,具兆祥之瑞

金人常服玉帶為上,庶人禁用玉。

金代女真族佩帶玉較為發達,其時稱作「列」,多作腰佩。

金代佩飾玉以花鳥紋為主。

金代花鳥形玉佩,多作綬帶鳥銜花卉紋。

~因「綬」自與「壽」字諧音,故壽帶鳥是福壽的象徵。綬帶鳥銜花卉紋,寓意春光長壽,勃勃生機

龜巢荷葉,是金代另一重要玉佩。是壽意類。

金代玉佩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藝術,不是孤零零的表現一個物體或一件動物;而是花與鳥、龜與荷葉、魚與水草相輔相成,動靜結合,表現出周圍的環境特點,富有生活氣息。

第十五章元代

蒙古滅金以前,幾乎沒有琢玉業。滅金後,特別是建立元朝,將首都遷至大都入主中原後,由於受金代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元朝琢玉業得到很大發展。

元朝琢玉業有很大發展,其特點為:

a接受漢族傳統的愛玉風上,近取金宋、遠法漢唐

b繼承宋金傳統琢法技藝。元朝政府網羅掌握了大量的工匠,使之官辦手工業生產

c沿用宋金玉器傳統題材:花卉紋的延續,螭虎紋的再興,春水玉、秋山玉的進一步世俗化,虎紋是龍子之一,始見西漢,歷代雖有雕琢,但運得均不多,元代螭虎紋不僅應用得多,而且非常成功,並創造元代的風格。江春水玉逐漸演化為鷹擊天鵝、蘆雁荷藕圖;將秋山玉逐漸衍變為福鹿圖案。其影響一直波及明清。史書記載看,元明清三代,宮廷玉器匠前期得到更大的發展。元代玉帶鉤曲線較為平緩,但玉器增大,多成琵琶形。

元代朝廷對朝廷用玉倍加重視,一方面為了便於在漢族地區統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的需要,具體表現有:

a朝廷控制玉料、玉砂

~元代玉產地有和闐及匪力沙兩地,官辦玉作坊利用和闐、匪力沙所出玉材輾玉。輾玉砂亦稱「磨玉下水砂」

b朝廷專設琢玉機構

~元代官辦手工業很發達,元朝政府設有許多管理手工業的機構和官辦手工業作坊

~元朝的官辦手工業玉作坊,始終以元大都為主,那裡有金代的琢玉傳統。另一個設在杭州,因有南宋良好的琢玉基礎

c朝廷琢制巨型玉器

~由於受玉材及雕琢技藝的限制,中國玉器一向以小巧玲瓏著稱,因而常被劃入古玩類,其科學藝術及歷史價值常被研究者忽視

~中國玉雕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巨型玉雕應為元「瀆山大欲海」(此為金代玉匠雕琢的)

~蒙古、元代朝廷有琢至大件玉器的愛好

d有專門的朝廷用玉

~蒙古、元代朝廷用玉主要在生活用玉,佩玉及處理公文用玉等方面

~元代處理公文的玉器要屬國璽及玉押

~玉押始於五代,但實物始見於元,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