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得真不是時候。孫策不僅把南門一千七百士兵調去救火了,而且其它三門也有抽調。因此,總體上說,孫策軍隊的潰敗,就是因為那一場火。

那場火是吳郡派人放的嗎?不是。吳郡為什麼沒有想到去放那麼一場火呢?是因為吳郡的人都很笨嗎?不是。這是因為,放那樣一場火,根本就無法確定孫策會不會派兵去救。不能確定,那場火就沒有了意義。

那麼,那場火是偶爾產生的嗎?也不是。偶爾地,的確會產生火災。但一般的火災不會有那麼大。而那麼大的一場火災,時間上偏偏就在節骨眼上,哪有那麼湊巧的事情!

這麼說來,是太史慈或者于禁派人放的了?不像啊。如果說郭圖過來了,還有得說。但郭圖分明就沒來,而太史慈、于禁玩這種陰謀詭計,就有所力有不逮了。

事情的真相是,那一火。是孫策放的。

……

如果沒有那一場火,孫策計程車兵就不能撤離城門,就更加不會潰敗。孫策瘋啦?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當然不是。孫策當然沒瘋。早在幾天前,孫策住在幾個城門附近計程車兵都已經不是士兵了。那些人,雖然穿的是士兵的衣服,但卻是平民百姓。

孫策抓了百姓,換上士兵的衣服,冒充士兵。這些百姓當然是不會打仗的,一打仗就會露餡。但救火和逃跑不會。就這樣,吳郡七千士兵,被孫策以那一場火為幌子,用兩千多名百姓引到了城北。

那兩千多百姓很有可能會被吳郡士兵殺死。這就不是孫策考慮的問題了。而且,那一場大火燒掉了近百間民房。火災的善後,孫策也不予理會。孫策認為,這就是戰爭的代價。

當最後一名協同進攻的吳郡士兵衝進南門,跑到城中的時候,南門這邊突然有了動作。真正的孫策士兵出現了。

……

出來的孫軍有一千人。這一千人出來之後,就奔上了城牆。他們是要阻止吳郡綴後的那勇那一千人嗎?有點那個意思。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要阻斷前面七千人的歸路。

這一千孫軍士兵上了城牆之後,就將城牆上面存放的磚石瓦礫倒向了城門口。很快,就堆了一座小山出來。城門還是沒有關,但城門洞卻被堵住了。

這一陣動靜不小。前面七千人的尾巴,也就是負責協同進攻的一部分吳郡士兵都聽見了。但因為隊伍在城中,被街道壓窄了。一時半刻的,訊息還傳不到將領那兒去。因此,暫時沒有什麼動作。一直到出了北門之後,將領才收到訊息。那名將領一想。追擊兩千多孫軍殘兵,最前面就有三千人,又有配合部隊的兩千人,絕對綽綽有餘了。於是,就又命令士兵北門入,南門出,穿城而下。到了南門,城門洞被堵了,又只好掉過頭去走東門。出了東門,再繞道楓橋城的南方,就已經看不見總指揮那勇的部隊了。

……

那勇的部隊本來就沒有準備進入楓橋縣,相當於平時所說的後軍。總指揮嘛,總是要把自己放在最安全的地方的。前面主攻部隊進入楓橋縣,那勇得到了報告。因為阻隔,未能親眼看見。隨後,兩隻協同部隊也壓了上去,逐漸騰出了地方。那勇也將自己的一千人馬往前移了移。最後,能夠看見楓橋縣南門了,就停下了。

孫策士兵在南門傾倒土石,一是聲音大,二是灰塵大。很容易就被吳郡這邊計程車兵看見了。士兵報告了那勇。那勇到軍前駐馬觀看。遙望城牆之上。孫軍士兵所傾倒的土石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那就是城門洞。孫軍士兵想要堵塞城門洞的用意,昭然若揭。

為什麼孫軍士兵想要堵塞城門洞呢?這個時候,那勇想到了“關門打狗”。那勇早就望見了楓橋城內冒出來的滾滾濃煙。那滾滾濃煙與堵塞城門洞兩相印證,那勇心頭大叫不好。孫策堵塞南門,頓時就變成了堵塞四門;那滾滾濃煙,就等於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