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的是革命軍管理的保機府。保機府,一個在動亂中崛起的地方政權,它的治理者崔文,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開明的政策,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寧繁榮的避風港。在這裡,人們不必擔憂戰火的侵擾,商業繁榮,農田豐收,人民安居樂業,一派和諧景象。

革命軍的治理之道,注重民生,倡導平等,他深知在亂世中,穩定和民心是政權得以維繫的根本。他推行減稅賦、均田制,鼓勵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同時注重教育,提升人民的文化素養。在他的努力下,保機府成為了人們嚮往的樂土,不少流離失所的難民紛紛湧向這裡,尋求庇護和新生。

保機府的繁榮,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崔文提倡開放包容的思想,鼓勵各種學術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保機府成為了當時的思想文化中心。在這裡,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討論時局,這種氛圍在當時的動盪時局中顯得尤為珍貴。

隨著豐收之年的過去,保機府的糧庫充盈,百姓們的生活也相對寬裕。這裡的農田肥沃,種植技術先進,加上崔文的精心治理,使得保機府成為了周邊地區的糧食供應中心。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德貴的天水府。

天水府的境況相對較差,主要是因為可開墾的荒地有限,種植時間也相對較晚。這導致了天水府的農業經濟水平遠不如保機府。儘管如此,天水府的百姓在艱難中仍努力維持生計,期待著更好的明天。

更令人擔憂的是北方的北地府、安定府和最近攻下的隴南府。這三個地方經歷了較晚的收復,八月之後才落到革命軍的手裡。這意味著他們錯過了開耕種植的最佳時機,導致糧食產量大幅減少。為了緩解這些地區的糧食危機,保機府不得不將一半的糧食運送到這三個地方。這樣的援助雖然緩解了北地府、安定府和隴南府的燃眉之急,但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保機府自身的糧食儲備和經濟狀況。

保機府的百姓對於這種援助表現出極大的理解和支援。他們深知,在動盪的時代,團結和互助是生存下去的關鍵。儘管自己的生活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他們仍然願意為地區的穩定和同胞的生存做出貢獻。

而馬岱所需要的糧草幾乎全是打土豪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