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一旁的竇明珍登時勃然色變。杜士儀問孩子;勒健略卻把老人和婦人多少;財產幾何也都說了出來;卻惟獨不提青壯;這無疑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就連他;這也是第一次知道;拔曳固竟然真的一狠心帶走了所有能打仗的主力;拋下了這批老弱婦孺這些人杵在朔州左近;若是不管;這兩千人能夠撐到幾時誰也說不好;而且會被指斥為罔顧道義;可若是管了;從前大唐對內附的鐵勒諸部還算優厚;可那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兵力可供驅使;現在難道還要白養這些人?
這個答案和杜士儀料想到的最差結果幾乎彷彿。既然有所心理準備;他只能壓下各州刺史對於諸部北遷所採取不作為態度的不滿;目光犀利地看著勒健略;一字一句地問道:“這些孩子;是孤兒?還是留下來的這些婦人之中;有他們的母親?”
“一半是孤兒;一半是母親帶著哺乳或者太過幼小不適合遷徙的孩子留下的。因為年初北遷的那一批人;是為了應付和我拔曳固部爭奪水源的回紇大酋;所以不敢帶上任何累贅。”說到這裡;勒健略的臉上已經露出了真切的懇求之色;“我知道杜使君一向慈悲為懷。拔曳固北遷之後就算站穩腳跟;恐怕也不會來接我們這些族民;畢竟;我們這兩千幾乎沒有自保能力的人要平安回到漠北;要出動多少兵馬?而這裡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有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我不求別的;只求杜使君能夠繼續庇護我們在朔州安居。”
這個要求看似很卑微很簡單;可杜士儀很清楚;如今放跑了能夠打仗的拔曳固兵馬;卻留下這些需要照顧的老弱婦孺;對於朔州來說恐怕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所以;他想了想便推說要商量;先把勒健略打發了出去。緊跟著;他才看向了竇明珍。
“使君;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拔曳固部竟然丟下了這些人。”別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杜士儀本來就是自己的直屬上司;而且他一不留神還出了這樣的紕漏;竇明珍自然有些無地自容;“半個月之前;拔曳固大約還有八百人馳歸漠北;因為連月以來常常有這樣的情形;我也沒太在意;誰知道竟然……
“你不用解釋了。”
杜士儀擺了擺手;心中仔細掂量著勒健略說的這些話。從功利的角度來說;他可以拒絕;而且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真正領了朝廷官爵的拔曳固都督已經北遷漠北了;其他族民還留在朔州於什麼;他這個代州長史當然是應該“大度”地放他們去漠北;和他們的家人“團聚”。可是;從另一種角度來說;他一時心狠手辣不要緊;可這種做法也不知道會逼死多少人;更何況也有人會指斥他違背道義。而且;要說老弱婦孺;他當初在雲州的時候向奚人買奴隸的時候;不是特意申明不論老弱婦孺?
“此事我不能立時答應你。”等到再次把勒健略召了進來;杜士儀硬起心腸答覆了這樣一句話;見那勒健略大失所望;他便語氣平淡地說道;“待我巡視了雲州和蔚州之後;再做定奪。”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五十七章 親情如水
“什麼;拔曳固部只剩下了兩千餘老弱病殘?”
朔州刺史齊峻見杜士儀面露寒霜;而大同軍副使竇明珍亦是滿臉凝重;即便沒人回答他;他也知道這恐怕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了。
朔州距離長安一千七百餘里;大唐建國之初;從劉武周手中收服朔州時;因為劉武周起家便是馬邑;連年徵兵;朔州十室九空;隋時曾經頗為繁榮的馬邑只餘下了不到兩千口人;其餘各縣也是悽悽慘慘慼戚;整個朔州的人口也只有四千多。儘管歷經建國百年以來休養生息;但武后年間默啜可汗崛起;和突厥接壤的朔州亦是虜患嚴重;到現在朔州人口也只有區區兩萬。
而大同軍駐紮在側;固然給人一點安定的感覺;可大同軍所耗糧食乃是一個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