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當時亦不敢收,只是張公言說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才厚顏收下了。”

知道今次顯見大獲成功,杜士儀索性也從樓上下來了,這會兒到了場邊,聽到顏曜卿話語中彷彿有些不好意思,他便笑著答了一句。等人詫異地打量著自己,他便拱手道:“初次相見,顏六郎,某便是京兆杜陵杜十九。”

“啊,你便是杜十九郎!”顏曜卿面露好奇之色,盯著杜士儀直直看了好一會兒,這才一反起初登臺時的年輕氣盛,有些靦腆地笑道,“我是一見好墨好硯便忘乎所以,沒想到杜十九郎這般古道熱腸。既如此,這份好意我就卻之不恭了。若是他日杜郎君有空,可前往敦化坊顏宅一會。”

“好,有機會一定前去拜訪!”

在鬥寶大會上拿出了東都張旭讚口不絕的端溪石硯和王屋松煙墨,硯為杜士儀親自畫樣雕琢,墨為杜士儀親自建窯調配,其中幾方特珍之佳品,則為嵩山大隱盧鴻的親筆草堂十志,又有顏曜卿的試用讚歎,一時間各方書家無不親自捋袖揮毫,到最後,杜士儀讓劉膠東帶去的那些端硯和墨錠全都被人搶購一空,而覷著他行跡的竇鍔竇十郎更是毫不客氣,在千寶閣門前堵了他,也是下了一筆訂單。

一時間,京兆杜十九郎儘管在豆盧貴妃壽宴之後再沒有露面,那名聲卻如日中天。這一日下午,一方樣式簡樸的回帖便送入了杜士儀手中。黃麻紙製成的帖子上,只有一行娟秀的小字。

“端溪石硯,王屋松煙,能得張顛稱奇,果真名不虛傳。”

看到那落款上的無上真三字飛白,杜士儀微微一笑合上帖子,心中知道,自己讓人送去輔興坊玉真觀的那一方端硯和墨錠,玉真公主果也已經試過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一百三十章 萬年縣試

read_content_up;

每年入了五月,京兆府內匯聚計程車子便漸漸多了起來。京兆府進士科解試又分為縣試和府試兩節,其中縣試在京兆府下轄長安、萬年、咸陽、涇陽、三元、藍田等二十二縣皆各自考試,京兆萬年各舉二十人,其餘每縣舉十人參加數月之後的京兆府試。儘管同在京兆府,但長安萬年二縣無疑是重中之重,在這兩縣參加考試計程車子,但使能拔得頭籌,京兆府試落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至於臨考之前,前往長安萬年二縣開具寄客文書以及報解的人絡繹不絕。

五月二十六日就是長安萬年二縣同時開試的日子。杜士儀早些天便得知王維會在長安縣試,當即自然而然地選擇了萬年縣。

這一日一大清早,九街的晨鼓尚未響,他便早早起床漱洗用了早飯。所有用具都已經提早一天由杜十三娘給他準備了齊全,又反覆核查了一遍,當杜十三娘一路送他到了崔宅正門時,他就只見楊綜萬等幾個石工竟也都早早候在了那兒。

“杜郎君。”

楊綜萬快步迎上前去,想要說些什麼,喉頭卻彷彿哽咽了一般。千寶閣閣主劉膠東帶去的一套墨硯在展示過後便為人高價買去,之後又一連來取了七八方端硯,如今他們按照杜士儀指點的那些構圖小心雕琢,每日裡雖辛苦,但心頭卻極其振奮,

當初在家鄉沒日沒夜地採石琢硯卻收入微薄,現如今每一方出自他們手下的硯臺,他們可分得五六千錢不止的收入,相較從前何止十倍?而更加讓他們激動的是,杜士儀更吩咐他們在硯臺上雕琢刻印落款,身為工匠的他們無疑名利雙收,怎能不感激涕零?

“杜郎君,望此去鵬程萬里,馬到功成。”

楊綜萬絞盡腦汁整整一夜,方才想出瞭如此祝語,隨即又慌忙補充道,“我們三個都已經商量好了,回頭定會琢一方好硯,為杜郎君來年省試壯行色!長安每到冬日便天寒地凍,然則端硯冬日哈氣便可研墨,且絕不會凝結,定能助郎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