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州之長祭祀河瀆山嶽倒是有過;但在太平盛世;祭祀死難將士的場合卻極其罕見。眼看著杜士儀行禮致祭之後;將一爵酒灑在地上;就連第一次帶兵便險些因為漏算而鑄成大錯的王忠嗣也是面色鄭重。

在雲州建守捉後;杜士儀前後募兵八百人左右;這也是天子在復置雲州之初定下的額度;可再加上之前固安公主招募的;雲州軍足有將近兩千之數。可即便如此;在面對眾多兵馬之際仍然險些應付不下來。相鄰的朔州和蔚州雖有大同軍和橫野軍;但鐵勒拔曳固部和同羅部與突厥眉來眼去不是一天兩天了;那兩州縱有其他兵馬;又怎可能輕易出擊來援?

所以說;驟然復置的雲州如今赫然頂在了最前面;雲州守捉恐怕還要增加募兵才行

祭典上;杜士儀親自寫了一篇洋洋灑灑數百字的祭文;又勒石為記;頌揚了此次的一場大勝。雖說軍中上下不少人仍然在心傷袍澤的死傷;但此次是大勝而不是大敗;死傷者撫卹豐厚;活著立功的人亦是肯定少不了賞賜;所以;當杜士儀揚臂朗聲說了一句;“衛我雲州;揚我軍威”時;只聽得千餘軍卒齊聲附和;竟是營造出了山呼海嘯一般的聲勢來。

“死難者若為家中獨子者;日後家屬均由雲州都督府每歲撥糧贍養;若膝下留有未長成之孩童;不分男女;一律官養。此次所獲戰利品;我已經上書陛下;撥出一部分;設立雲州軍屬堂;教導軍中忠烈之後;以告慰三軍烈士在天之靈”

大唐立國之初;武風一度極其興盛;而且戰功的犒賞也是實打實的;從賜田到賜官賜勳;靠著戰功封妻廕子;這便是府兵制真正的根基所在。然而如今去開國已經太久了;因為天下已經幾乎沒有田地可以賞賜軍功;拿錢帛犒賞的話;沒幾次就要掏空國庫;勳官更是已經成了爛大街的貨色;所以;朝中大佬們大多對於開邊之功抱著極其謹慎的態度。而此次收穫的戰利品已經足夠撫卹和犒賞了;更重要的是家人子女無有後顧之憂;一時上下自是再次齊聲歡呼。

至於這些安撫的措施;自不是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一套。杜士儀和王忠嗣商定之後;在上奏的時候就已經提了;如今欽使未來;兩人就都得到了訊息;索性就在今日這祭典上放出來安撫人心。前後幾場大戰;戰死的足足有將近三百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是沒有能力扶棺回鄉的;所以都選擇了就地下葬。而杜士儀直接選擇了雲州城西北距離御河不遠的一座小山頭;大手一揮題了英烈公墓;將其與民間墳冢區分了開來。如此一來;自然是讓接下來的募兵之舉更加順利。

誰不想在公正明允;待下慷慨的主官底下謀生拼命?

而等到祭典過後;王忠嗣和杜士儀一同回城的時候;他卻藉口有話要說;和杜士儀雙雙落在最後。

“杜長史;經此一役;短時間之內;應該再無宵小敢打雲州的主意;而云州雖為下都督府;卻只設守捉;而不設軍鎮;募兵太多;恐怕會招來閒話。”這些都是王忠嗣在大捷之後就已經想到的話了;此刻說出來自然一氣呵成;“況且;此次我們固然是因為訊息不夠確切;只是防備;而沒有打草驚蛇地知會鄰州;甚至也是堪堪趕在訊息確鑿之前稟報了太原府;可終究難免眾口鑠金。這些天應募為軍的民壯已經多達千人;再這麼擴充下去;雲州軍恐怕就超額太多了。”

“王將軍好意提醒;我很明白。”

和王忠嗣打交道多了;杜士儀哪裡不知道;這位名將格局已成;缺的只是磨練和資歷;但也同樣意味著;王忠嗣如今的城府還不算太深;就算有;也在自己的推心置腹之下消解了大半。所以;他很高興王忠嗣悄悄提點了自己這麼一句;點了點頭後便笑著解釋道:“百姓投軍固然熱烈;但我也不會照單全收;需得一一遴選。畢竟;經此一役;王將軍威名必然名揚天下;聖人欣慰之餘;恐怕是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