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來說;可謂得天獨厚;但黑大個只是憨然一笑;躬身行禮道了一個喏字。不過;他還是比鮮于仲通多問了一句話。
“大帥如今執掌鄯州等十二州;檢校鄯州都督;知隴右節度事;此行隨來更有李太白等諸位名士;大帥就不曾想過闢署他們於幕府效力?”
杜士儀見鮮于仲通雖沒有明著問出來;可看臉上表情就知道也有如此疑問;他想了想便沉聲說道:“清臣比仲通晚一年進士及第;他若有此意;我自當成全。宇文大郎卻還早了些;我擬讓他隨我歷練學習兩年;就讓其回京應試科場。至於太白浩然少伯還有子美;他們皆是才華橫溢詩賦超絕;可性情亦是超脫;為友自是知己;可倘若友人變成了上下之分;異日萬一有什麼爭執;那就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所以;得要他們自己有此心意。”
當李白四人聽說杜士儀竟是入主鄯州都督府;一舉成了實際上的隴右節度使之後;杜甫只不過問了一句三人可有意入杜士儀幕;李白便說出了和杜士儀之語幾乎相同的話。王之渙是當過官卻多年賦閒在家;而孟浩然則是遍謁權貴;名聲雖有卻不得一官;再加上同樣年過三旬的李白;三人全都可稱得上鬱郁不得志。反而杜甫因為如今年歲尚輕;沒有這種感覺;聽了李白的話;心裡還有些不解。
“這麼說;太白兄是不打算入杜大帥幕?”
“你看;君禮一任節帥;你就已經改了稱呼;一旦相交之中也摻雜了此等上下之分;朋友就做不成了。”李白苦笑著舉杯滿飲;見王之渙笑眯眯點點頭同飲了;而孟浩然亦是飲酒如常;他便看著杜甫道;“不過;子美你比君禮的小師弟顏清臣還要小三歲;論年紀論資歷論身份;君禮都算你半個長輩;而且你不像我們三個這樣性子疏懶;你若是願意入幕;那倒問題不大。”
而漫步鄯州街頭的顏真卿和宇文審則是在都督府張貼布告之際;這才知道鄯州都督府竟然易主了。兩人全都出身關中;雖則一個是書香門第;一個是老牌關隴世家;可多日相處下來;亦頗有共同語言。
顏真卿祖籍琅琊;可顏家幾代定居關中;山東老家反而已經多年沒有回去了。而他在嵩山盧氏草堂求學多年;回京應試三次;方才得以進士甲科及第;這還是第一次來鄯州。往日書卷上學到的;同窗和親朋們談笑之間說到的東西;和所見所聞彼此佐證;他自然收穫頗豐。此時此刻;他眼見得佈告欄前不少軍民擁在那兒眾說紛紜;他便向宇文審問道:“未想師兄竟然官拜鄯州都督;文申;你有什麼打算?”
宇文審除孝之後的最大目的就是支撐門庭;而為了達成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科場有所進益。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早年談不上多用功;資質也說不上天才;如今若要有所成;那就必須殫精竭慮苦苦鑽研詩賦文章。所以;他沉默片刻便沉聲說道:“我於實務半點不通;幫不上杜師什麼。與其不自量力胡亂攬事上身;還不如先紮紮實實學好杜師佈置給我的功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若分心他顧;只怕會一事無成。”
顏真卿比宇文審還要年輕幾歲;少年神童;再加上拜入名師門下苦讀多年;省試亦是甲科;本來對於那些靠門蔭的關隴貴族並沒有太大好感;對宇文審另眼看待;也是因為其千里探父的孝心;以及重振門庭的決意。可現在聽到這麼一番話;他不由得肅然起敬。
敬的不是別的;是宇文審的自知之明
“怪不得師兄曾經對我說;文申兄異日必成大器。我有幾卷當年為了應萬年縣試和京兆府試留下的試賦試詩集;雖不是什麼好東西;但也許能對文申兄有些幫助。”見宇文審大喜謝過;顏真卿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他想了一想後;最終坦然說道;“雖是師兄弟;難免被人說成是私情;但我進士及第;為了守選這三年不至於荒廢;方才從師兄出來遊歷;如今既然有機會;我回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