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在下了塔樓的時候就已經明白,現在距離去叫援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若是按照援軍的行軍速度和這焦黑大地的擴張速度來看的話,援軍應該已經和餓鬼們接陣了。

在不知道餓鬼們會從焦黑的大地下冒出來的情況下,一旦接陣援軍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很有可能最糟糕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那就是援軍已經被餓鬼們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在抵抗了沒有多久之後隊伍已經被打散,士兵們正處在倉皇逃命的階段。

如果真是已經到了這個階段的話,那等待這些士兵們的結局可想而知,肯定更是悽慘,說不定等趙雲趕到的時候已經沒有一個活著的人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趙雲根本沒有能力趕去援救,在路上的時候已經被餓鬼大軍給重重包圍力戰而亡了。不過這一點根本不在趙雲的考慮範圍內,他只知道要盡最大努力的去救那些蜀軍,不然難道要讓這些士兵們為自己的錯誤而白白喪命嗎?

趙雲知道他這麼做有些魯莽了,他只希望援軍還在抵抗,或者即使是被打散了,也依然還有活著的,雖然這樣的希望很渺茫,但哪怕只要還有一絲希望趙雲都會去做,就像是當年在長坂坡一樣。

只是讓趙雲沒有想到的是真田幸村這個還不算是正式加入聯軍的人,竟然會在這種明顯是赴死的情況下甘願和他一起去。

有了真田幸村的加入,趙雲原本是想要從最短的距離殺一個對穿的計劃就變了。

趙雲由西南向東南移動,真田幸村由東北向東南,兩人兜一個大圈子在東南方匯合。一來是,如果援軍被打散了的話,那他們就可以一路上收攏殘兵力求救下最多的人,最後兩方人馬在原本營地處所在的東南方匯合,再以最短的路線回到位於現在聖城的位置上。

二來是,如果援軍還在抵抗的話,那他們兩人分別從兩翼進軍的話,可以為援軍減少不少的壓力。

這個行動路線是趙雲臨時想出來的,他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再去想到什麼更好的方法了,真田幸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

而這樣的行動路線就有幾個問題,一是,趙雲和真田幸村兩人很快就會得不到目前塔樓上的弩箭的支援,也就是說他們將要獨自面對如山如海一般的餓鬼大軍。二是,萬一援軍真的是還在抵抗餓鬼的話,那他們這麼做就有些浪費時間了,而在這種情況下說不定他們每耽誤一秒鐘,就可能會有好幾個將士死去。三是,他們兩人需要孤身入陣,一個弄不好可能他們自身和或者有的已經收攏了的部隊,就會被多如海水一般的餓鬼給包圍最終功虧於潰。

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他們之所以還是要選擇這條路線的原因只是因為,無論是趙雲還是真田幸村都不認為現在的援軍還沒有被餓鬼打散還在抵抗,所以他們這條路線的主要就是在援軍已經被打散的情況下定的。

畢竟他們只有兩人做不到面面俱到,只能選擇一個大機率的情況下考慮行動路線。

當然最終能不能夠收攏到部隊,又能不能夠在東南方匯合,能不能從東南方再回到這裡來都是未知數,或者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不可能完成不代表就不去完成,當年在長坂坡的時候也沒有誰會認為趙雲竟然能夠就得出阿斗,就連阿斗他老爹(劉備)都放棄救他了,可趙雲硬是在十萬敵軍中救下了阿斗,還單槍匹馬在十萬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浪得一逼。

而真田幸村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要說浪的話和趙雲有的一比,當年在大阪中同樣面對的是十萬敵軍,可他只帶著五千多人就差點兒把敵方大將給逼自殺了。

所以這兩人在面對這種“小場面”的時候完全都沒有考慮過自身的安危,出塔樓前,兩人只相互說了一句“活下去”就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出發了。

剛出塔樓的